眼底出血病因包括全身性血管病变如高血压使视网膜动脉受影响、糖尿病损害视网膜微血管,眼部局部病变如视网膜静脉阻塞致静脉回流受阻、视网膜血管炎因血管壁受损、高度近视致视网膜结构改变、眼部外伤直接致血管破裂,还有血液系统疾病影响凝血功能等。
一、全身性血管病变
1.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的全身小动脉会发生硬化等病变。当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时,眼底的视网膜动脉也会受到影响。视网膜动脉在高血压的作用下,可能出现痉挛、硬化等改变,进而导致眼底出血。例如,长期未良好控制血压的高血压患者,其眼底视网膜血管的压力平衡被打破,容易引发血管破裂出血。不同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都可能面临这种风险,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高血压对眼底血管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体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视网膜的微血管。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周细胞受损,基底膜增厚,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眼底出血。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若血糖控制不佳,病程较长时,发生眼底出血的风险都会增加。儿童糖尿病患者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病,若血糖控制不良,也可能逐渐出现视网膜病变相关的眼底出血情况。
二、眼部局部病变
1.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主要是由于视网膜静脉管壁的病变、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因素导致静脉回流受阻。例如,视网膜静脉管壁的炎症、硬化等会使管腔狭窄,血液黏稠度增加等情况都可能引发静脉阻塞,进而导致眼底出血。这种病变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眼部血管的老化等因素可能增加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生概率。
2.视网膜血管炎
多种原因可引起视网膜血管炎,如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等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血管炎会导致血管壁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眼底出血。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患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视网膜血管炎在中青年人群中可能更为多见,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其眼部血管受累时可出现眼底出血。
3.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延长,视网膜相对变薄、萎缩。视网膜的脉络膜血管等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视网膜的营养供应和结构稳定性受到影响。随着眼轴不断延长,视网膜被牵拉等因素也会增加眼底出血的风险。高度近视在青少年到中老年的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存在,青少年时期如果近视度数增长过快,发展为高度近视的可能性增加,进而增加了眼底出血的潜在风险。
4.眼部外伤
眼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时,可能直接导致眼底血管破裂出血。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眼部外伤都可能引发眼底出血。儿童活泼好动,眼部外伤的概率相对较高,例如玩耍时被玩具等物品碰到眼睛,就可能导致眼底出血;成人则可能因工伤、交通事故等导致眼部外伤,进而引起眼底出血。
三、其他因素
1.血液系统疾病
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增加眼底出血的风险。例如白血病,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会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因子也可能出现异常,进而容易发生眼底出血。再如血友病,这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的疾病,患者体内特定凝血因子缺乏,凝血功能障碍,也容易出现眼底出血等出血倾向。不同血液系统疾病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发病情况不同,白血病在儿童和中青年人群中都有一定发病率,血友病则多在儿童时期就被发现并表现出相应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