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出现肚子疼、呕吐等症状可能由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胃肠炎、肠梗阻、急性阑尾炎)、其他系统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引起,需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一般护理后针对病因处理,婴幼儿和儿童有不同注意事项,要密切观察并注意饮食卫生等预防相关情况。
一、消化系统疾病
1.急性胃肠炎
病因:多由病毒(如轮状病毒等)、细菌(如大肠杆菌等)感染引起,也可能与饮食不当有关,比如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暴饮暴食或进食过多生冷、刺激性食物等。儿童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受到这些因素影响。
表现:除了肚子疼、呕吐外,还可能伴有腹泻,大便性状多样,可为稀水样便、黏液便等。体温可能升高,若为细菌感染,还可能有全身不适等表现。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多呈自限性,但也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肠梗阻
病因:儿童肠梗阻可能由肠套叠、肠粘连、肠道寄生虫等原因引起。肠套叠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是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表现:典型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排气排便。腹痛较为剧烈,呈哭闹不安状,呕吐物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含有胆汁甚至粪便样物。腹胀程度会随病情进展而加重。
二、外科急腹症
1.急性阑尾炎
病因:阑尾管腔阻塞是最常见原因,如淋巴滤泡增生、粪石阻塞等。细菌入侵繁殖引发炎症。
表现:早期可能表现为脐周隐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固定性疼痛,同时伴有呕吐,部分儿童可能伴有发热。随着病情发展,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
三、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症状
1.呼吸道感染
病因: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体产生的毒素或炎症介质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肚子疼、呕吐症状。
表现:除了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外,出现胃肠道症状,肚子疼多为腹部不适,呕吐程度一般相对较轻,可能不伴有明显的消化道局部体征。
四、诊断与应对
1.诊断方法
详细问诊:了解腹痛的部位、性质(如绞痛、隐痛等)、发作时间、呕吐物的性状等,询问饮食情况、近期患病史等。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腹部,查看有无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体征,同时检查心肺等情况。
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可帮助判断是否有感染;腹部超声对于诊断肠梗阻、肠套叠、急性阑尾炎等有重要价值,如肠套叠时超声可显示“同心圆”或“靶环”征等。
2.应对措施
一般护理:让儿童适当休息,呕吐时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暂时禁食一段时间,待呕吐缓解后可少量多次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等。
针对病因处理: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的,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医嘱);对于肠梗阻、肠套叠等外科急腹症多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肠套叠可能需要空气灌肠等复位治疗,严重的肠梗阻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症状,主要是积极治疗呼吸道感染,随着呼吸道感染的好转,胃肠道症状也会逐渐缓解。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幼儿,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更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腹痛和呕吐情况。如果婴幼儿出现持续哭闹不安、呕吐频繁、腹胀明显、精神萎靡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因为这些可能提示病情较重。对于儿童,要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过度进食。同时,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儿童增减衣物,预防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从而减少因其他系统疾病引发胃肠道症状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