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痛经分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主要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释放异常相关常见于青春期,继发性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症引起,治疗有非药物的生活方式调整、心理疏导及药物的非甾体抗炎药、口服避孕药,青春期优先非药物治疗,育龄期需排查继发性病因,妊娠期痛经样症状需警惕相关情况,围绝经期痛经要排除恶性肿瘤可能。
一、女性痛经的原因
(一)原发性痛经
主要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相关。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中会合成前列腺素Fα和E,其中前列腺素Fα含量增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导致子宫缺血、缺氧,从而引发痛经,此机制经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如《妇产科学》教材明确指出前列腺素合成异常是原发性痛经的重要发病原因,常见于青春期女性,多无盆腔器质性病变。
(二)继发性痛经
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常见疾病包括:
1.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盆腔内异常种植,月经周期中出现周期性出血,刺激盆腔组织充血、局部缺血缺氧,进而释放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导致痛经,相关研究表明约70%-8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伴有痛经。
2.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使得子宫肌层增厚,经期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内膜出血,引起子宫强烈收缩,引发痛经,临床观察显示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症状较为严重且呈进行性加重趋势。
3.盆腔炎症:盆腔内存在炎症时,局部组织处于炎性状态,月经期间炎症刺激加重,可导致盆腔组织充血水肿,引发痛经,有炎症病史的女性发生继发性痛经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女性痛经的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作息与充足睡眠:保证每日7-8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维持身体内分泌平衡,减轻痛经症状,研究发现作息不规律的女性痛经发生率相对较高。
适度运动:进行如散步、瑜伽等适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促进内啡肽释放,内啡肽具有镇痛作用,能有效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有研究显示每周坚持3次以上适度运动的女性痛经程度明显减轻。
2.心理疏导:压力过大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子宫收缩,导致痛经加重,通过心理咨询、冥想等方式减轻焦虑、紧张等情绪,有利于缓解痛经,心理干预对改善痛经症状有一定辅助作用。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子宫收缩和疼痛,常用药物如布洛芬等,能有效缓解轻至中度痛经,但需注意青春期女性应优先选择温和的缓解方式,避免过早使用强效非甾体抗炎药。
2.口服避孕药:适用于有避孕需求的痛经女性,通过抑制排卵,减少前列腺素生成来缓解痛经,可调节月经周期,改善痛经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尤其要关注育龄期女性的个体情况。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青春期女性:多为原发性痛经,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如生活方式调整、心理疏导等,避免过早依赖药物,若症状严重需用药时,应选择相对温和的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育龄期女性:继发性痛经需排查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明确病因后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需药物或手术干预。
妊娠期女性:出现痛经样症状需警惕流产、宫外孕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避免延误病情。
围绝经期女性:痛经需排除恶性肿瘤可能,如子宫内膜癌等,若出现痛经进行性加重、异常阴道出血等情况,应尽快就医进行妇科检查、超声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