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肠套叠的小孩需从多方面精心照料,饮食上恢复期循序渐进,先清淡易消化再逐渐过渡;要密切观察健康状况,监测症状和生长发育;生活中保证休息活动、注意腹部护理;还要合理喂养、避免感染来预防再次发生,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情况,异常及时就医。
一、饮食方面
1.初期调整:得过肠套叠的小孩在恢复期饮食要循序渐进。首先从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开始,比如稀粥、软面条等。这是因为肠道在经历肠套叠后需要时间恢复正常的消化功能,过于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会加重肠道负担。一般建议开始时少量多餐,让肠道有适应的过程。对于婴儿,若仍在母乳喂养,母亲的饮食也需注意,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通过乳汁影响婴儿肠道。
2.逐渐过渡:随着孩子恢复情况良好,可逐步增加食物种类,但仍要以易消化为主。可以添加一些蔬菜泥、水果泥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但要注意将食物制作得非常细腻,防止孩子咀嚼不完全加重肠道负担。不过要避免过早添加易过敏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如海鲜等,因为孩子肠道刚恢复,对食物的耐受能力还较弱。
二、观察健康状况
1.症状监测:要密切观察孩子是否有腹痛、呕吐、血便等肠套叠复发的症状。腹痛表现为孩子突然哭闹不安,双腿屈曲等;呕吐可能是频繁的非喷射性或喷射性呕吐;血便则可能表现为果酱样大便等。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这些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因为肠套叠复发可能会再次对肠道造成严重影响。对于年龄较小不会表达的婴儿,家长更要留意其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若出现精神萎靡、拒奶等情况,也需警惕肠套叠复发。
2.生长发育监测:关注孩子的体重增长、身高增长等生长发育指标。得过肠套叠的孩子可能在恢复期间由于肠道功能的影响,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缓慢情况,但一般随着肠道功能的逐渐恢复会逐渐赶上。家长要按照儿童保健的要求,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指标,若发现明显偏离正常生长曲线的情况,需进一步检查肠道功能等相关因素。
三、生活护理
1.休息与活动: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让孩子有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在孩子肠道功能基本恢复后,可以逐渐增加适量的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适当的活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但剧烈运动可能会引起肠道的不适,甚至诱发肠套叠复发。对于婴儿,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哭闹,因为哭闹可能会导致腹压增加,对肠道产生不良影响。
2.腹部护理:注意孩子腹部的保暖,避免着凉。可以适当给孩子腹部进行保暖,如使用肚兜等,但要注意温度适宜,不要过烫以免烫伤孩子皮肤。腹部着凉可能会引起肠道痉挛等情况,不利于肠道的恢复。同时,要避免外力撞击孩子腹部,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防止孩子腹部受到碰撞等伤害。
四、预防再次发生
1.合理喂养:对于婴儿,要注意科学喂养,避免突然改变饮食种类和进食量。例如,添加辅食时要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对于较大的孩子,也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因为饮食不规律、突然改变饮食等情况可能会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增加肠套叠复发的风险。
2.避免感染: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预防肠道感染性疾病。教导孩子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肠道感染可能会诱发肠道的病理改变,增加肠套叠复发的可能性。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要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差的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
总之,得过肠套叠的小孩需要在饮食、健康状况观察、生活护理以及预防再次发生等多方面进行精心的照料,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