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结石分为肝内和肝外胆管结石,不同类型及病情阶段症状有差异,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肝外胆管结石可致剧烈绞痛,肝内胆管结石早期多隐痛,梗阻感染时可加重)、黄疸(肝外胆管结石梗阻时出现,程度与梗阻程度相关,肝内胆管结石双侧梗阻时出现)、发热(多因梗阻继发感染,肝外胆管结石继发感染发热常见)、消化道症状(常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腹痛黄疸发作时明显),不同人群症状有特点,儿童不典型,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女性与男性无本质区别但特殊时期易加重,有基础病史人群症状更易出现且可能加重。
一、腹痛
肝外胆管结石:多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隐痛或胀痛,当结石引起胆管梗阻时,可出现剧烈的绞痛,疼痛常位于剑突下或右上腹,呈阵发性发作,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疼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例如,有研究发现约70%-80%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会出现胆绞痛。
肝内胆管结石:若结石局限于肝内胆管,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有上腹部、肝区的隐痛不适;当结石引起胆管梗阻导致局部胆管扩张或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相应肝叶、肝段的胀痛,疼痛程度相对肝外胆管结石可能稍轻,但也可能因梗阻和感染加重而变得剧烈。
二、黄疸
肝外胆管结石:当结石造成胆管梗阻时,胆红素的排泄受阻,可出现黄疸。黄疸的程度一般与胆管梗阻的程度相关,梗阻不完全时,黄疸较轻,呈间歇性;梗阻完全时,黄疸进行性加深,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粪便颜色变浅甚至呈陶土色。一般在腹痛发作后数小时至1-2天出现黄疸。
肝内胆管结石:若为单侧肝内胆管结石,且未造成双侧胆管梗阻时,可能无黄疸或仅有轻度黄疸;当双侧胆管受累发生梗阻时,可出现较明显的黄疸,其黄疸表现与肝外胆管结石引起的黄疸类似,但程度可能相对较轻,且黄疸的出现与腹痛的关系可能不似肝外胆管结石那样典型。
三、发热
多是由于胆管梗阻后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患者可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呈弛张热型。例如,肝外胆管结石继发感染时,发热较为常见,约50%-60%的患者会出现这种情况。肝内胆管结石继发感染时,也可出现发热症状,但发热的发生率相对肝外胆管结石可能稍低。
四、消化道症状
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这是因为胆道疾病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进而影响消化功能,尤其是在腹痛、黄疸发作时,消化道症状往往较为明显。例如,多数胆管结石患者在腹痛发作时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影响进食,导致食欲不振。
五、不同人群的症状特点
儿童:儿童胆管结石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症状可能更不典型。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腹部不适,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仅以频繁哭闹、拒食等表现为主,容易被忽视,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及时就医检查。
老年人:老年人胆管结石患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程度可能较轻,黄疸出现可能较缓慢,发热等感染症状也可能不明显,这与老年人机体反应性下降有关。所以老年人患胆管结石时,更需要提高警惕,一旦出现上腹部不适等情况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女性:女性胆管结石的发病可能与激素水平等因素有一定关系,但在症状表现上与男性无明显本质区别,不过在妊娠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胆管结石可能会因为激素变化、胆囊排空减慢等因素而诱发症状加重,需要特别关注。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有胆道系统基础病史,如既往有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等病史的人群,发生胆管结石时,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可能加重。例如,既往有胆道蛔虫病史的患者,蛔虫残体等可能成为结石的核心,导致胆管结石的形成,且在病情发作时症状可能更为复杂和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