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咳嗽有点喘的常见原因有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感染)、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异物吸入等,临床表现有咳嗽、喘息及其他症状,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病原学、胸部X线或CT等,处理原则有一般处理、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婴儿和过敏体质宝宝有特殊注意事项,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保障宝宝健康。
一、常见原因
1.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多种病毒可引起宝宝咳嗽喘,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婴幼儿喘息常见的病因,在冬季等季节高发,宝宝感染后病毒侵犯呼吸道,导致气道炎症、黏膜水肿,引起咳嗽、喘息。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也可能出现咳嗽有点喘的症状,细菌感染导致肺部炎症,影响气体交换,引发咳嗽和喘息。
2.支气管哮喘
有过敏体质的宝宝容易发生支气管哮喘,当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后,气道出现高反应性,发生痉挛,导致咳嗽、喘息,往往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夜间和清晨症状可能更明显。
3.毛细支气管炎
多见于2岁以下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病变主要累及毛细支气管,引起支气管狭窄,出现咳嗽、喘息、气促等表现,可伴有发热。
4.异物吸入
宝宝如果将小物件吸入气道,如小珠子、瓜子壳等,会阻塞气道,导致局部通气不畅,出现咳嗽、喘憋等症状,多有明确的异物吸入史。
二、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
1.临床表现
咳嗽:可为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咳痰,咳嗽的频率和程度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毛细支气管炎时咳嗽多较频繁。
喘息:可听到呼气性喘鸣音,严重时宝宝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甚至出现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
其他:可能伴有发热、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症状,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可能发热较为明显。
2.相关检查
血常规: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
病原学检查:可通过鼻咽拭子等检测呼吸道病原体,如病毒抗原检测、细菌培养等,以明确病因。
胸部X线或CT检查:有助于了解肺部病变情况,如肺炎时可见肺部浸润影,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可能表现为双肺透亮度增高。
三、处理原则
1.一般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让宝宝多休息,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经常给宝宝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喘息明显的宝宝可采取半卧位等舒适体位。
吸氧:若宝宝有缺氧表现(如口唇发绀),应给予适当吸氧,改善缺氧状况。
2.病因治疗
病毒感染:如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等,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细菌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支气管哮喘:避免接触过敏原,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缓解喘息症状,如沙丁胺醇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且要注意宝宝的年龄和个体差异。
3.对症治疗
止咳祛痰:可使用一些止咳祛痰的药物辅助治疗,但要注意低龄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尽量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
平喘:对于喘息明显的宝宝,可使用平喘药物,如茶碱类药物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婴儿咳嗽喘时病情变化较快,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婴儿不会咳痰,要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和口腔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婴儿用药需特别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婴儿的药物剂型,如一些成人止咳药不能随意给婴儿服用。
2.过敏体质宝宝:明确过敏原后,要尽量避免宝宝接触过敏原,如家中不养宠物、定期清洗床单被罩减少尘螨接触等,减少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发作诱因。
宝宝咳嗽有点喘原因较多,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保障宝宝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