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破裂是腹部创伤中常见严重损伤,由外伤(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打击)和医源性因素引起,有腹痛、失血性休克表现及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胀等体征,通过超声、CT等检查诊断,分非手术(适用于轻、少量出血者,需卧床、补液)和手术(严重、大量出血者,有清创缝合等方式)治疗,预后受损伤程度、治疗时机、自身状况影响,大部分患者可康复但需调养,儿童患者需家长精心护理。
一、定义
肝破裂是腹部创伤中常见的严重损伤,指肝脏组织受到外力作用等因素导致破裂,引起出血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的情况。肝脏质地脆,血供丰富,一旦破裂,出血风险较高。
二、病因
1.外伤因素
交通事故:车辆碰撞等导致的外力冲击是常见原因,高速行驶中的急刹车等情况,腹部脏器尤其是肝脏易受挤压而破裂。对于驾驶员等人群,长时间处于可能发生交通事故的环境中,需格外注意防护。
高处坠落:从高处坠落时身体撞击地面等硬物,肝脏承受的冲击力可致其破裂。比如建筑工人高空作业坠落等情况。
暴力打击:如被他人殴打腹部等,直接的暴力作用可能损伤肝脏。
2.医源性因素:在一些医疗操作中也可能引发,例如肝脏穿刺活检等有创检查或治疗时操作不当导致肝破裂。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多为右上腹剧烈疼痛,疼痛程度较剧烈,可向右肩部放射。这是因为肝脏破裂后,血液、胆汁等刺激腹膜引起。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有所不同,但总体都会有明显的腹部疼痛不适。
失血性休克表现:若破裂导致大量出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其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失血性休克可能进展更快,需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
2.体征
腹部压痛、反跳痛:腹部触诊时右上腹有明显压痛,且有反跳痛,提示腹膜刺激征。
腹胀:腹腔内出血等情况可能导致腹胀。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初步判断肝脏有无破裂、腹腔内有无积液等情况,价格相对低廉,操作简便,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对于婴幼儿等不配合检查的人群,超声检查也有一定的可行性,但需操作者有丰富经验以准确判断。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破裂的部位、程度以及腹腔内出血情况等,是诊断肝破裂的重要手段。通过CT图像可以精准定位肝脏的损伤状况,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五、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破裂较轻微、出血量少的患者。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等。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加重肝脏损伤。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卧床休息更为重要,要防止其因不自主活动导致再次出血等情况。
给予补液等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血容量等。
2.手术治疗
对于破裂严重、出血量大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手术方式包括清创缝合、肝动脉结扎、肝部分切除术等。手术的目的是止血、修复肝脏损伤。在手术过程中要仔细操作,尽量减少对肝脏的进一步损伤,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遵循儿科手术的安全原则。
六、预后
1.影响预后的因素
损伤程度:肝破裂程度轻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破裂严重、出血量大的患者预后可能较差。
治疗时机:及时接受治疗的患者预后往往优于延误治疗的患者。例如在受伤后能迅速就医并得到有效处理的患者,恢复情况通常更好。
患者自身状况:年轻、身体状况好的患者相对预后较好,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可能受基础疾病影响。比如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肝破裂后可能因为身体整体状况较差而影响预后。
2.康复情况: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逐渐康复,但可能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调养,在康复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休息等方面的调整,儿童患者的康复需要家长更加精心的护理和关注,确保其身体各项机能顺利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