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护理需保持清洁用温水轻柔擦干脚趾间避用刺激性肥皂每天检查双脚及皮肤颜色选合适鞋袜不赤足行走;血糖控制要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糖饮食控制并适当运动;血液循环方面要适当抬高下肢轻柔按摩足部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注意足部保暖不用过热物品加热。
一、足部护理方面
1.保持足部清洁
每天用温水(温度不宜过高,37-40℃为宜)清洗足部,糖尿病足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可能对温度感知不敏感,所以要特别注意水温,可先用手腕内侧测试水温。清洗时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脚趾间要保持干燥,因为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对于老年人来说,皮肤相对干燥,清洗后可适当涂抹无刺激性的润肤霜,但要避免涂抹在脚趾间。
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选择温和的中性肥皂清洗足部。
2.检查足部状况
每天仔细检查双脚,包括足底、足背、脚趾等部位,查看是否有红肿、破溃、水疱、裂口等情况。对于视力不好的患者,家人应协助其检查足部。老年人可能行动不便,更需要定期自查或由他人帮忙检查足部,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观察足部皮肤颜色,若发现足部皮肤颜色异常,如发白、发紫等,可能提示血液循环不良,需要引起重视。
3.避免足部受伤
选择合适的鞋袜,鞋子要宽松、舒适、透气,避免穿尖头鞋、高跟鞋等会挤压脚部的鞋子。袜子要选择棉质、柔软、吸汗的,每天更换袜子,防止细菌感染。对于糖尿病足患者,尤其是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脚部感觉减退,更要注意避免脚部受到外力撞击或摩擦。
不要赤足行走,即使在室内也最好穿拖鞋,防止脚被异物刺伤。在户外活动时,要避免走在不平整的路面上,如石子路等。
二、血糖控制方面
1.严格遵医嘱用药
糖尿病足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根据病情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用药方案可能不同,例如儿童糖尿病患者用药需要特别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老年人可能要兼顾肝肾功能等情况。
定期监测血糖,一般建议每天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通常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但具体目标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饮食控制是血糖控制的基础,要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合理安排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量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例如,年轻且活动量较大的糖尿病足患者可能需要摄入相对较多的热量来维持能量需求,而老年人活动量少则要适当减少热量摄入。
适当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时间一般选择在餐后1-2小时进行,每次运动30-60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但要注意运动时避免足部受伤,运动前后要检查足部情况。
三、血液循环方面
1.促进血液循环
适当抬高下肢,休息时可将双脚适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轻足部水肿。对于长期卧床的糖尿病足患者,更要注意定期抬高下肢。
进行足部按摩,但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用力过大造成足部损伤。按摩可以从足尖开始向心脏方向按摩,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不过,如果足部有破溃等情况则不宜进行按摩。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定时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老年人来说,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可能会加重下肢血液循环不良的情况,所以要注意定时变换体位。
2.注意保暖
保持足部温暖,但要避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直接加热足部,因为糖尿病足患者可能存在神经病变,对温度感知不敏感,容易造成烫伤。可以选择穿保暖性能好的袜子等方式来保暖,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老年人更要注意足部保暖,防止因寒冷导致血管收缩,进一步影响足部血液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