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早熟打针主要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通过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来延缓性发育等。适用骨龄提前等且经评估符合指征的儿童,治疗中要注意注射等事项、监测生长发育并处理不良反应,家长要做好生活护理,其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有优势,如比非GnRHa类药物效果好、比手术治疗相对无创等。
一、儿童性早熟打针的药物及作用机制
儿童性早熟打针主要使用的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结合,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减少性激素的分泌,延缓第二性征的发育、抑制骨骼成熟,改善成人期最终身高。例如,曲普瑞林等GnRHa药物,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使用后能有效降低患儿体内性激素水平,使性发育进程减缓。
二、适用人群及评估
1.适用人群:一般是骨龄提前、第二性征已明显发育且身高增长潜力受损的儿童性早熟患者。通常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等性早熟表现时,经医生评估符合使用指征可考虑打针治疗。
2.评估内容
病史采集: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史,包括出生体重、身高体重增长情况,有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脑外伤等病史。例如,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史的儿童性早熟患者可能需要特殊评估和处理。
体格检查:检查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如女孩乳房发育、阴毛生长情况,男孩睾丸增大、阴茎增粗等情况,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身高标准差评分。
辅助检查:包括骨龄片检查,通过骨龄片评估骨骼成熟度;性激素水平测定,如雌二醇、睾酮等水平;头颅MRI检查,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性早熟。
三、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注射相关
打针一般是皮下或肌肉注射,要注意注射部位的消毒,避免感染。对于儿童来说,要安抚其情绪,减少注射时的抗拒。
需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注射,保证药物的持续作用。
2.生长发育监测
定期监测身高、体重变化,一般每3-6个月测量一次身高,评估生长速度是否正常。因为GnRHa治疗过程中,身高增长速度会逐渐减慢,但仍需关注最终身高的改善情况。
密切观察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如女孩乳房发育是否进展减慢,男孩睾丸增大情况等。
3.不良反应及处理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红肿、疼痛,一般症状较轻,可自行缓解。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皮疹广泛等,需立即就医。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暂时性的低雌激素症状,如潮热、阴道干涩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随着治疗的进行可能会逐渐适应。但如果症状严重影响生活,需与医生沟通。
四、特殊人群(儿童)的温馨提示
对于接受打针治疗的儿童,家长要加强生活护理。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因为生长激素在睡眠中分泌旺盛,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同时,要注意饮食均衡,避免食用含有性激素的食物,如反季节的蔬菜水果、含有添加剂可能影响内分泌的零食等。还要鼓励儿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跳绳、篮球等有助于长高的运动,但要注意运动的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另外,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性早熟可能会给儿童带来心理压力,家长要多与儿童沟通,给予心理支持,让儿童正确认识自身情况,积极配合治疗。
五、与其他治疗方式的比较
1.与药物治疗(非GnRHa类)比较:非GnRHa类药物治疗性早熟的效果相对较差,且可能有较多不良反应。而GnRHa通过精准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来治疗性早熟,效果更显著,能更好地延缓骨骼成熟,改善最终身高,不良反应相对可控。
2.与手术治疗比较: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性早熟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创伤和风险。而打针治疗适用于大多数非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性早熟,是一种相对无创、有效的治疗方式,避免了手术的风险。不过,对于明确由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病变导致的性早熟,可能需要综合手术及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