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参差是双眼屈光状态存在差异,分球性、柱性、混合性屈光参差,成因有先天性、后天性,影响视觉功能(致立体视觉障碍、单眼抑制致弱视)和眼部健康(眼肌平衡失调致斜视),矫正方法有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儿童要尽早干预,老年人需结合眼部整体健康及生活需求选择合适矫正方案。
屈光参差指的是双眼的屈光状态存在差异,通常表现为球镜度数相差≥1.00D,柱镜度数相差≥0.50D。
一、屈光参差的分类
1.球性屈光参差:主要是球镜度数存在差异,比如一只眼近视300度,另一只眼近视500度等情况。
2.柱性屈光参差:是柱镜度数有差别,例如一只眼散光100度,另一只眼散光200度等。
3.混合性屈光参差:同时存在球镜和柱镜度数的差异。
二、屈光参差的成因
1.先天性因素: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眼部结构发育不均衡可能导致屈光参差,部分婴儿出生时就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双眼屈光状态不同。
2.后天性因素
眼部疾病:某些眼部疾病可能影响双眼的屈光状态,如单侧的角膜病变,会改变角膜的屈光力,从而引起双眼屈光参差;白内障患者如果单侧发病,也可能导致双眼屈光参差。
外伤:眼部受到外伤后,可能影响眼球的屈光结构,导致双眼屈光出现差异。
不良用眼习惯:长期单侧眼过度用眼等不良用眼习惯,也可能逐渐引发屈光参差,比如一些人长期用一只眼视物,另一只眼使用较少,可能会使双眼屈光状态逐渐产生差异。
三、屈光参差的影响
1.对视觉功能的影响
立体视觉障碍:正常情况下,双眼协同工作以产生良好的立体视觉,屈光参差较大时,双眼成像不能很好地融合,会导致立体视觉受损,影响从事需要精确立体感知的工作,如驾驶、精细手工操作等。对于儿童来说,还可能影响其空间感知能力的发育。
单眼抑制:为了避免双眼看到的图像清晰度不一致带来的不适,大脑可能会抑制屈光不正较严重眼的成像,长期的单眼抑制会导致弱视的发生,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因为儿童的视觉发育还不成熟,单眼抑制更容易引发弱视,影响视力的正常发育。
2.对眼部健康的影响
眼肌平衡失调:由于双眼屈光不同,眼肌需要不断调整来试图使双眼成像清晰,长期的这种不平衡可能导致眼肌疲劳,甚至引起斜视,破坏眼部的正常alignment(对齐)。
四、屈光参差的矫正方法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矫正方法
框架眼镜矫正:是比较常见的矫正方式,根据双眼的屈光度数分别进行配镜,使双眼都能获得相对清晰的图像。对于儿童来说,需要定期检查屈光状态,因为儿童的屈光状态可能会随着生长发育而变化,要及时调整眼镜度数。
角膜接触镜矫正:包括软性角膜接触镜和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等。RGP对于矫正较大度数的屈光参差有一定优势,它可以减少框架眼镜所产生的周边视物变形等问题。但对于儿童,佩戴角膜接触镜需要严格注意卫生,避免眼部感染,并且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儿童的眼部发育尚未完全稳定,需要密切监测眼部情况。
屈光手术矫正:成年后如果屈光参差稳定,符合手术适应证,可考虑屈光手术,如准分子激光手术、ICL(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来评估是否适合手术。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正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屈光参差如果没有及时矫正,很容易导致弱视等严重问题。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视力情况,定期带儿童进行视力检查,一旦发现屈光参差,要尽早干预,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如框架眼镜等,并督促儿童正确佩戴眼镜,定期复查调整度数。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屈光参差时,需要考虑其眼部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日常生活需求。如果是因为白内障等眼部疾病导致的屈光参差,可能需要结合眼部疾病的治疗来综合考虑矫正方案。同时,老年人佩戴眼镜时要注意舒适度和稳定性,选择合适的镜框和镜片材质,以提高佩戴的舒适性和视觉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