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头疼呕吐的常见原因包括颅内压增高相关的脑膜炎、颅内肿瘤,消化系统相关的胃肠型感冒、急性胃炎,以及其他系统相关的发热性疾病等。应对时要监测生命体征、做好体位护理和提供良好休息环境,新生儿及小婴儿、学龄期儿童有各自注意要点,孩子出现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
一、常见原因及相关情况
(一)颅内压增高相关
1.脑膜炎:
儿童患脑膜炎时,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脑膜,引发炎症反应。炎症会导致脑脊液分泌增多或吸收障碍,进而引起颅内压增高。典型表现为头疼、呕吐,还可能伴有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患脑膜炎表现有所差异,新生儿可能表现为拒食、嗜睡等不典型症状;婴幼儿可能前囟饱满等。例如,细菌性脑膜炎多由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感染引起,病毒性脑膜炎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所致。
2.颅内肿瘤:
儿童颅内肿瘤也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疼、呕吐。肿瘤占据颅内空间,使颅内压力失衡。头疼常为持续性,早晨或夜间可能加重,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视力下降、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不同类型的颅内肿瘤在儿童中的好发情况不同,如髓母细胞瘤多见于儿童后颅窝。
(二)消化系统相关
1.胃肠型感冒:
由病毒感染引起,除影响呼吸道外还累及胃肠道。病毒感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头疼、呕吐,常伴有流涕、咳嗽、腹泻等症状。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引发胃肠型感冒,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更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
2.急性胃炎:
多因饮食不当引起,如食用不洁食物、过食辛辣刺激或难以消化的食物等。胃黏膜受到刺激发生炎症反应,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儿童可能伴有头疼。学龄期儿童可能因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发病,婴幼儿可能因喂养不当导致急性胃炎。
(三)其他系统相关
1.发热性疾病:
许多感染性疾病会引起发热,如感冒、肺炎等。发热时,机体代谢加快,毒素吸收等因素可导致头疼、呕吐。儿童发热时,体温变化可能影响脑血管舒缩功能,从而引起头疼,同时发热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不同年龄儿童对发热的耐受及反应不同,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更易出现高热及相关症状。
二、应对建议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观察与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儿童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对于头疼呕吐的儿童,体温变化尤为重要,若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需及时采取措施。年龄较小的儿童心率相对较快,要注意观察心率变化情况,呼吸方面要留意是否有呼吸急促等异常。
2.体位护理:
对于呕吐的儿童,应采取正确体位防止误吸。如将儿童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堵塞气道。婴幼儿呕吐时更要注意及时清理口腔异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3.休息环境:
需要为儿童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减少外界刺激。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安静导致儿童精神过度紧张等情况。
(二)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1.新生儿及小婴儿:
新生儿出现头疼呕吐需高度重视,因为其病情变化较快且症状不典型。要特别注意观察前囟情况,前囟饱满可能提示颅内压增高相关疾病如脑膜炎等;喂养方面要严格遵循科学喂养方式,避免喂养不当引起消化系统问题。小婴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差,发热时要谨慎处理,优先采用非药物降温方法如松散衣物等,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退热药物。
2.学龄期儿童:
学龄期儿童如果因学习压力等因素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发头疼呕吐,要注意调整其生活方式,保证规律饮食、充足睡眠等。同时要关注其心理状态,避免因学习压力过大导致身体出现不适。如果考虑颅内肿瘤等严重疾病,要及时带学龄期儿童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如头颅影像学检查等。
当孩子出现头疼呕吐症状时,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具体表现,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抽搐、意识障碍等应立即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