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夜间咳嗽的常见原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恢复期、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室内环境因素、鼻窦炎等。应对可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调整室内环境、饮食和睡眠姿势、避免诱发因素等,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若夜间咳嗽持续久或伴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一、常见原因及相关分析
(一)上呼吸道感染恢复期
小孩患普通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时,急性期症状可能逐渐缓解,但呼吸道黏膜仍有一定炎症反应,夜间迷走神经相对兴奋,会导致咳嗽反射增强,从而出现夜间咳嗽。例如,有研究表明上呼吸道感染后约有30%-50%的患儿会有持续数周的咳嗽,夜间较为明显。
年龄因素:婴幼儿由于呼吸道解剖结构特点,呼吸道相对狭窄,感染后更易出现夜间咳嗽情况。
(二)咳嗽变异性哮喘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夜间气温降低、气道反应性增高,容易诱发咳嗽。其发病机制与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有关。儿童时期发病率较高,有数据显示在慢性咳嗽患儿中,约30%-40%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关。
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有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儿童发病风险相对较高,比如父母一方有过敏性疾病史,孩子患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概率会增加。
(三)胃食管反流
小孩的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在平卧状态下,胃内容物容易反流至食管,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尤其在夜间平卧时更易发生。特别是进食过多或过快后立即平卧,反流情况更易出现。
生活方式影响:如果孩子在睡前大量进食、喝过多液体,会增加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几率;肥胖的儿童由于腹部压力相对较高,也更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相关的夜间咳嗽。
(四)室内环境因素
室内空气干燥:会刺激小孩的呼吸道黏膜,导致夜间咳嗽。例如室内湿度低于40%时,就可能引发呼吸道不适。
室内存在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夜间小孩接触到这些过敏原后,会引起呼吸道的过敏反应,出现咳嗽症状。有调查发现,约20%的儿童夜间咳嗽与室内过敏原暴露有关。
(五)鼻窦炎
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部,刺激咽喉引发咳嗽,夜间平卧时分泌物更容易倒流,从而导致夜间咳嗽明显。鼻窦炎患儿的鼻腔分泌物中含有炎症介质等,长期刺激呼吸道会加重咳嗽症状。
年龄因素:学龄前儿童由于鼻窦发育特点,相对更容易患鼻窦炎,进而出现夜间咳嗽。
二、应对建议及注意事项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调整室内环境
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左右,可以使用加湿器等设备。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小孩,要定期清洁室内,如勤洗床单被罩、使用防螨床品等,减少过敏原接触。
年龄较小的儿童,要注意室内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5℃左右,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呼吸道。
调整饮食和睡眠姿势
睡前1-2小时避免让孩子进食过多、过饱,也不要喝大量的水。对于胃食管反流相关夜间咳嗽的小孩,可将床头适当抬高15°-30°,帮助减少反流。
婴幼儿要注意正确的喂养姿势,避免在喂养过程中吸入过多空气。
避免诱发因素
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关夜间咳嗽的小孩,要避免接触冷空气、花粉等诱发因素。在季节变化时,注意给孩子适当增减衣物。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幼儿,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夜间咳嗽的情况,由于婴幼儿不会准确表达病情,一旦出现夜间咳嗽持续不缓解、伴有呼吸急促、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给婴幼儿使用成人止咳药物,因为婴幼儿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药物代谢能力差,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儿童,除了避免接触过敏原外,要定期带孩子进行过敏原检测,以便更好地规避过敏原。同时,要注意孩子的营养均衡,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如果小孩夜间咳嗽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3周)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呼吸急促、喘息、精神萎靡等,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过敏原检测、胸片或肺功能检查等,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