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可随吞咽移动的肿块,分为多种类型,可通过超声、甲状腺功能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评估,良性结节定期随访或有压迫症状时手术,恶性结节需手术及后续相关治疗,需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处理方案。
一、甲状腺结节的分类
1.根据病因分类
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多与碘摄入异常等因素有关。当机体碘摄入不足或过多时,甲状腺会出现代偿性增生,形成结节。例如,在一些碘缺乏地区,居民患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比例相对较高。
肿瘤性结节:又可分为良性肿瘤(如甲状腺腺瘤)和恶性肿瘤(如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多见于40岁以下的女性,一般为单发,生长缓慢;而甲状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放射性接触史等,儿童期头颈部接受过放射性照射者,日后发生甲状腺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囊肿:可由甲状腺结节或腺瘤发生囊性变形成,囊内含有液体或胶状物。
炎症性结节: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炎症性结节多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可形成脓肿样结节;非感染性炎症性结节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如桥本病,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攻击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出现结节样改变。
2.根据结节的质地分类
实性结节:结节内部主要为甲状腺组织等实质成分,质地相对较硬。
囊性结节:结节内部为液体成分,质地相对柔软,可通过超声检查发现结节内有无回声区等表现来判断。
囊实性结节:结节内部同时存在实质成分和液体成分,其质地介于实性和囊性结节之间。
二、甲状腺结节的评估
1.超声检查
超声是评估甲状腺结节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它可以确定结节的大小、数量、位置、质地(实性或囊性)、形状、边界、血流情况等。例如,超声下甲状腺癌的结节通常表现为实性低回声、微钙化、边界不清、纵横比大于1等特征。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超声检查的意义有所不同。儿童时期发现的甲状腺结节,由于儿童甲状腺组织对射线敏感,超声检查相对更安全且能较为准确地评估结节情况;对于育龄女性,超声检查可以监测结节在妊娠期间的变化等。
2.甲状腺功能检查
通过检测甲状腺激素(如T3、T4、TSH等)水平,来判断甲状腺结节是否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如果甲状腺结节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能出现心慌、多汗、手抖等症状;如果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出现乏力、畏寒、水肿等症状。不同年龄的人群,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
3.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
这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方法。通过细针穿刺结节,抽取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判断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对于怀疑恶性的结节,FNAC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但在儿童中进行FNAC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操作的风险和必要性。
三、甲状腺结节的处理原则
1.良性结节的处理
如果甲状腺结节为良性,且无明显症状,一般建议定期随访观察,通常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监测结节的大小、形态等变化。对于一些因结节较大而产生压迫症状(如压迫气管出现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出现吞咽困难等)的良性结节,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良性结节的处理也有不同考虑。例如,对于长期高碘饮食的人群,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碘的摄入;对于长期处于精神压力较大状态的人群,建议适当进行心理调节,如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因为精神压力可能影响甲状腺的功能和结节的状态。
2.恶性结节的处理
甲状腺癌一旦确诊,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等。对于儿童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原则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更加关注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和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尽量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留甲状腺功能和外观。
总之,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需要通过多种检查手段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结节的性质、患者的具体情况等制定个体化的处理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