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手术常见方式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需评估患者、肠道准备、确定体位与麻醉,术中建立气腹、探查腹腔、分离胆囊管和动脉、切除胆囊,术后监测、护理伤口、恢复饮食与活动;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前评估类似,切口选择不同,术中切开腹壁、显露胆囊、处理管和动脉、切除胆囊,术后监测等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需严格筛选患者,术前准备同常规,术中切开胆囊取石缝合,术后监测胆囊功能等。具体手术方式依患者病情等综合考虑。
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需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胆囊相关的反复发作腹痛史、既往手术史等;进行身体检查,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完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手术耐受能力。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胆结石相对较少见,若为儿童患者,需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及对手术的耐受性;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将这些基础疾病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后再考虑手术。女性患者要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对手术的影响。
肠道准备:一般术前禁食禁水,清洁肠道,以减少术中污染的风险。
体位与麻醉:患者取仰卧位,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操作
建立气腹:在患者腹部建立人工气腹,一般通过脐部穿刺插入腹腔镜,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使腹腔内压力维持在一定范围,为手术操作创造空间。
探查腹腔:通过腹腔镜观察胆囊及周围组织的情况,确定胆囊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等。
分离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利用腹腔镜器械精细分离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分别用钛夹或可吸收夹夹闭。
切除胆囊:将胆囊从胆囊床处分离切除,然后通过腹壁小切口将胆囊取出。
3.术后恢复
监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等。
伤口护理:保持腹部伤口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
饮食与活动:一般术后早期可逐渐恢复饮食,先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预防肺部并发症等。
二、开腹胆囊切除术
1.术前准备
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类似的术前评估:包括病史采集、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和耐受能力。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患者、女性患者等的评估要点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切口选择:一般选择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或右侧肋缘下斜切口等。
2.手术操作
切开腹壁:沿选定的切口切开腹壁各层组织,进入腹腔。
显露胆囊:将肝脏下缘向上拉开,显露胆囊三角,找到胆囊管、胆囊动脉和胆总管。
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分别结扎切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
切除胆囊:将胆囊从胆囊床处剥离切除,然后缝合腹壁切口。
3.术后恢复
生命体征监测: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伤口观察与护理:定期检查腹部伤口,注意有无感染等情况,按时换药。
胃肠功能恢复:待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渐恢复饮食,早期活动等。
三、保胆取石术
1.术前准备
严格筛选患者:需要满足一定的适应证,如胆囊功能良好、结石为单发或多发但数量较少等。对患者的评估包括胆囊的收缩功能等检查,以确定胆囊是否具备维持正常功能并可保留的条件。对于不同人群,如儿童患者由于胆囊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保胆取石术的适应证更为严格;老年患者若胆囊功能较差则可能不适合该手术方式。
其他术前准备同常规手术:包括禁食禁水、肠道准备等。
2.手术操作
切开胆囊:在胆囊底部做一小切口。
取出结石:通过切口用取石器械将胆囊内的结石取出。
缝合胆囊:取石后缝合胆囊切口。
3.术后恢复
胆囊功能监测:术后需要监测胆囊的收缩功能等,以评估保胆效果。
其他恢复同常规手术: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护理、饮食和活动等方面的要求。
胆结石手术的具体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不同的手术方式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