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是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儿童多因眼轴短或遗传等致,轻度可不特殊治定期复查中高度需戴凸透镜矫正并视情况做视觉训练,近视是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因不良用眼习惯等致远视力降需纠正用眼习惯戴凹透镜矫正或用角膜塑形镜控制进展,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因异常视觉经验致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无器质性病变需早期发现治疗矫正屈光不正后行遮盖治疗、视觉训练等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定义与成因
远视:远视是指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儿童的远视多与眼轴较短有关,部分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眼的发育异常;成年人的远视可能与晶状体弹性减弱等因素有关。例如,新生儿的眼轴较短,大多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
近视:近视是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主要是由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包括看手机、电脑、书籍等),导致眼轴变长,或者角膜、晶状体的屈光力过强等原因引起。比如,青少年学生如果长期每天近距离用眼超过一定时长,就容易引发近视,而且随着用眼负荷的增加,近视度数可能会不断加深。
弱视: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例如,儿童如果有单眼斜视,会导致双眼视觉输入不平衡,大脑会抑制斜视眼的视觉信号,从而引发弱视;或者双眼屈光度数相差较大(屈光参差),也会使双眼成像清晰度不同,大脑选择清晰眼的图像,而抑制另一只眼的图像,长期下去就可能导致弱视。
视力表现
远视:轻度远视患者可能视力正常,但中高度远视患者远视力和近视力都会下降。比如,一个中高度远视的儿童,看远处物体和近处物体都不清楚。
近视:主要表现为远视力下降,即看远处物体模糊,但近视力相对正常。例如,近视患者能清楚地看清书本上的字,但看远处的黑板可能就模糊不清。
弱视:单眼弱视患者视力低于正常,双眼弱视患者双眼视力都低于正常,而且即使通过佩戴合适的眼镜矫正屈光不正后,视力仍不能达到正常水平。比如,一个患有弱视的儿童,佩戴眼镜后视力仍然达不到同年龄儿童的正常视力标准。
检查与诊断
远视:通过视力检查、验光等可以明确远视度数。验光时会发现眼球的屈光状态为远视,眼轴长度可能短于正常范围。
近视:同样需要进行视力检查和验光,验光可确定近视的度数,眼轴长度通常长于正常范围。
弱视:除了视力检查和验光外,还需要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眼底检查等。要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后,根据患者的年龄、屈光状态以及视觉发育情况等来诊断弱视。比如,对于儿童弱视,需要结合其年龄对应的正常视力标准,以及是否存在导致弱视的诱因来综合判断。
治疗与干预
远视:轻度远视如果不影响视力和视觉发育,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要定期复查;中高度远视需要佩戴合适的凸透镜矫正视力,同时对于儿童远视,还需要关注其视觉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视觉训练来促进双眼视功能的发育。例如,儿童远视佩戴合适眼镜后,还需要进行像聚散球训练等视觉训练来提高双眼视功能。
近视:首先要纠正不良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然后根据近视度数佩戴合适的凹透镜矫正视力,还可以考虑使用角膜塑形镜等控制近视进展的方法。比如,青少年近视患者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有助于预防近视加深,同时佩戴合适的角膜塑形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近视度数的增长。
弱视:关键是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于弱视儿童,首先要矫正屈光不正,然后进行遮盖治疗(遮盖视力较好的眼,强迫使用弱视眼)、视觉训练等。比如,对于3-6岁的弱视儿童,遮盖治疗是常用的方法,通过遮盖健眼,刺激弱视眼的发育,同时配合精细目力训练等视觉训练来提高弱视眼的视力。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因为视觉发育有关键期,超过视觉发育关键期(通常认为12岁以后视觉发育基本成熟),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家长要密切关注其视力发育情况,定期进行视力筛查;对于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和弱视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