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复呕吐喝水都吐时,先让其侧卧防窒息、暂停进食进水,再分消化系统和外科性原因针对性处理,后续观察病情变化、逐步恢复进食,小婴儿和有基础疾病孩子需特殊关注,如小婴儿易脱水要留意前囟门等,有基础病孩子要及时去有经验医院就诊。
一、初步紧急处理
1.保持正确体位
孩子发生反复呕吐且喝水都吐时,应立即让孩子采取侧卧或头偏向一侧的体位,这样可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将其上半身适当抬高,避免呕吐物反流。因为孩子的气道相对较窄,呕吐物容易阻塞气道,危及生命。
2.暂停进食进水
在短时间内(一般1-2小时)应暂停给孩子进食和进水,让胃肠道得到一定的休息。这是因为持续的进食进水可能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导致呕吐症状进一步加重。例如,胃肠道在受到刺激后处于应激状态,继续摄入食物和水会使胃肠蠕动紊乱加剧。
二、寻找呕吐原因并针对性处理
1.消化系统原因
胃肠型感冒:如果孩子除了反复呕吐外,还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可能是胃肠型感冒。这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累及胃肠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一般需要让孩子多休息,注意保暖。可以适当给孩子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如果孩子有发热,体温不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等部位;若体温超过38.5℃,需要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使用退热药物(但需谨慎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
急性胃肠炎:多与饮食不洁有关,如食用了变质的食物等。除呕吐外,可能还会伴有腹泻等症状。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抗感染药物,但儿童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少量多次给孩子喂服口服补液盐。对于小婴儿,要特别关注其精神状态和尿量等情况,因为婴儿脱水相对更危险,若出现尿量明显减少、精神萎靡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2.外科性原因
肠梗阻:孩子可能除了反复呕吐外,还会伴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这种情况比较危急,需要立即带孩子就医。医生会通过腹部X线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如果是肠梗阻,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胃肠减压、补液等治疗措施,严重的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肠梗阻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婴幼儿可能症状不典型,更需要家长密切观察。
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孩子会出现剧烈哭闹、呕吐、腹部可触及腊肠样包块等症状。一旦怀疑肠套叠,需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可能会通过空气灌肠等方法进行复位治疗,如果复位不成功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三、后续观察与护理
1.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孩子的呕吐频率、呕吐物的性状(如是否有胆汁、是否有血丝等)、精神状态、体温、尿量等情况。如果孩子呕吐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精神差、哭闹不止、高热、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应及时再次就医。例如,若呕吐物中有胆汁,可能提示梗阻部位较低;若有血丝,可能提示胃肠道有黏膜损伤等情况。
2.逐步恢复进食
在孩子呕吐缓解后,可以逐步恢复进食。开始时先给孩子喂少量温水,观察10-15分钟,如果没有再呕吐,可以尝试喂少量米汤等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如稀粥等),再慢慢恢复到正常饮食。恢复饮食过程中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则,让胃肠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对于婴幼儿,添加辅食时要注意卫生和食物的易消化性。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小婴儿
小婴儿反复呕吐喝水都吐时更要引起重视,因为小婴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容易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家长要格外注意观察小婴儿的前囟门是否凹陷(前囟门凹陷提示脱水)、皮肤弹性等情况。在护理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晃动孩子,防止加重呕吐。
2.有基础疾病的孩子
如果孩子本身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基础疾病,出现反复呕吐喝水都吐的情况,情况会更加复杂。这类孩子需要家长更加密切地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带孩子到有相关诊疗经验的医院就诊,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例如,有先天性幽门肥厚的孩子,除了呕吐外,可能还会有进行性加重的呕吐等表现,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