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喘息严重时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病因有感染(病毒、细菌)和非感染(过敏、环境)因素,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包括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炎症,特殊人群如婴儿、过敏体质患儿及患病小儿生活方式等有相应温馨提示。
一、小儿肺炎喘息严重的临床表现
小儿肺炎喘息严重时,患儿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可达40-80次/分钟甚至更快,同时伴有鼻翼扇动、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还可能有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部分患儿可听到双肺广泛的哮鸣音或喘鸣音等。
二、小儿肺炎喘息严重的常见病因及相关因素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感染是常见原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在婴幼儿中较为多见,该病毒感染可引起气道炎症、水肿,导致气道狭窄,从而引发喘息严重的表现。其发病与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婴幼儿自身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
2.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也可导致小儿肺炎喘息严重。细菌感染引起肺部炎症,炎症刺激气道,使气道反应性增高,进而出现喘息症状。
(二)非感染因素
1.过敏因素:若小儿本身为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等,可引发气道的过敏反应,导致气道痉挛,出现喘息严重的情况。这与小儿的过敏体质有关,过敏体质的小儿免疫系统对一些外界物质过度反应。
2.环境因素: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等刺激小儿呼吸道,可诱发或加重肺炎喘息症状。另外,气温骤变、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小儿呼吸道,导致喘息严重。
三、小儿肺炎喘息严重的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听诊可听到双肺的异常呼吸音,如哮鸣音、喘鸣音等,同时观察患儿呼吸、发绀等一般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
2.病原学检查:可通过鼻咽拭子等标本进行病毒抗原检测、细菌培养等,以明确致病病原体。
(三)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检查可了解肺部炎症的部位、范围等情况,有助于诊断肺炎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四、小儿肺炎喘息严重的治疗原则(遵循非药物干预优先等原则)
(一)氧疗
对于有缺氧表现(如口唇发绀)的患儿,及时给予吸氧治疗,可通过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等方式,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一般要求血氧饱和度≥95%)。对于婴儿,要注意吸氧的流量和浓度,避免氧浓度过高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1.体位调整:可将患儿采取半卧位或抬高上半身,有利于呼吸,促进痰液排出。
2.雾化吸入: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等进行雾化吸入,如沙丁胺醇雾化溶液等,可缓解气道痉挛,减轻喘息症状。但要注意小婴儿使用时的安全性,严格遵循雾化吸入的操作规范和药物使用的相关要求。
(三)控制炎症
1.病毒感染的处理: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喘息严重,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但如果是流感病毒感染,在发病早期可考虑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但要注意药物的适用年龄等禁忌情况。
2.细菌感染的处理: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但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
五、特殊人群(小儿)的温馨提示
(一)年龄因素
婴儿由于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操作的精细程度。例如在进行吸氧、雾化等操作时,要更加轻柔,密切观察婴儿的反应。对于幼儿,要做好安抚工作,使其配合治疗。
(二)过敏体质患儿
对于已知过敏体质的小儿,要详细询问过敏原,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严格避免接触过敏原。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成分是否有过敏风险,如使用抗生素前要详细询问过敏史等。
(三)生活方式
患病期间要保证小儿充足的休息,室内要保持安静、舒适,温度和湿度适宜(一般室温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0%-60%)。同时,要给予小儿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