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肚疼呕吐有消化系统感染(病毒、细菌感染致胃肠炎)、腹部外科疾病(急性阑尾炎、肠套叠)、其他系统疾病累及消化系统(上呼吸道感染、代谢性疾病)等常见原因,观察要关注症状表现(呕吐频率、性状,肚疼部位、性质等)和全身情况(体温、精神状态),应对需一般护理(体位、禁食水)、针对病因初步处理(感染对症或用抗生素,外科疾病立即就医),特殊人群要特殊关注,预防要注意饮食卫生、生活环境、定期体检。
一、儿童肚疼呕吐的常见原因
1.消化系统感染
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引起的胃肠炎较为常见。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婴幼儿群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患儿除了肚疼、呕吐外,常伴有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诺如病毒感染则可在各年龄段儿童中发生,症状相对多样,肚疼呕吐同时可能伴有发热等表现。
细菌感染: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儿童如果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容易引发细菌感染性胃肠炎,除肚疼呕吐外,可能出现脓血便等情况,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病情进展较快,需密切关注。
2.腹部外科疾病
急性阑尾炎: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典型表现为开始时脐周疼痛,随后转移至右下腹固定性疼痛,同时伴有呕吐,部分患儿会出现发热。随着病情发展,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
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肚疼,呈阵发性,患儿哭闹不安,伴有呕吐,呕吐物初期为奶汁等胃内容物,后期可含有胆汁,腹部可触及腊肠样包块。
3.其他系统疾病累及消化系统
上呼吸道感染:一些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等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肚疼呕吐,这种情况下呕吐一般不剧烈,同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流涕、咳嗽等。
代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儿童糖尿病患者中可能发生,除肚疼呕吐外,患儿呼吸可有酮味,精神萎靡,血糖显著升高,血酮体阳性等。
二、儿童肚疼呕吐的观察要点
1.症状表现
呕吐情况:观察呕吐的频率、呕吐物的性状。如果是频繁呕吐,要注意是否有脱水的表现,如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呕吐物如果是黄绿色胆汁样,可能提示有肠道梗阻等情况;如果呕吐物有酸臭味,多考虑是胃肠消化功能紊乱引起。
肚疼情况:注意肚疼的部位、性质、程度和发作规律。比如脐周疼可能是肠道问题,右下腹疼要警惕阑尾炎;肚疼呈绞痛样多提示肠道痉挛等,持续剧烈肚疼要排除外科急腹症。
2.全身情况
体温:监测体温变化,发热可能提示感染性因素,不同病因引起的发热特点可能不同,如病毒感染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细菌感染可能有高热等情况。
精神状态:观察儿童的精神是否萎靡、是否有烦躁不安等表现。精神差往往提示病情较重,需要及时处理。
三、应对措施
1.一般护理
体位护理:让儿童采取侧卧或坐位,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对于较小的婴儿,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
禁食水情况:如果呕吐频繁,一般需要暂时禁食水一段时间,让胃肠道得到休息,但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根据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
2.针对病因的初步处理
消化系统感染:如果考虑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可能需要在医生评估下使用抗生素,但要严格遵循用药原则。
腹部外科疾病:对于怀疑急性阑尾炎、肠套叠等外科疾病,需立即就医,不可延误,因为这类疾病多需要外科手术等干预措施。
3.特殊人群考虑
婴幼儿:由于婴幼儿病情变化快,在肚疼呕吐时更要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囟门情况等。喂养上要格外注意,避免在呕吐后立即大量喂食。
有基础疾病儿童:如本身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出现肚疼呕吐,要更加警惕基础疾病加重,需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详细告知病史。
四、预防建议
1.饮食卫生
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
注意食物的新鲜度,不吃变质、被污染的食物,特别是生冷食物要尽量避免给儿童食用过多,尤其是在夏季,防止肠道感染。
2.生活环境
保持儿童生活环境的清洁,减少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传播。
根据气温变化及时给儿童增减衣物,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累及胃肠道。
3.定期体检
对于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高危因素的儿童,要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