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睛屈光状态在生长发育中会变化新生儿远视因眼轴短,近视向远视转变与眼轴发育(儿童青少年不良用眼致眼轴过度增长、年龄影响眼轴及屈光)和调节因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致睫状肌调节功能异常、不同年龄段调节功能差异影响)相关儿童要注意用眼卫生和户外活动时间青少年要定期检查视力和屈光状态成年人若因眼部或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出现屈光状态转变需及时就医检查处理。
一、正常眼的屈光发育基础
人的眼睛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屈光状态会发生变化。新生儿通常处于远视状态,这是因为婴儿的眼轴较短,一般眼轴长度在16-17mm左右,而正常成年人眼轴长度约为24mm,根据屈光原理,眼轴较短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在视网膜后方,呈现远视状态。
二、近视向远视转变的相关因素
(一)眼轴发育方面
1.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眼轴增长与近视发展
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阶段,如果存在不良的用眼习惯,比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屏幕,或者长时间看书、写字距离过近等),会导致眼轴过度增长。正常情况下,眼轴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延长,从婴儿期的短眼轴远视状态向成年人的正视或轻度远视状态发展,但如果近视发生后眼轴持续过度增长,当眼轴增长到超过正常成年人的眼轴长度范围时,就可能出现由近视向远视转变的情况。例如,一些近视度数较高的青少年,如果眼轴增长不受控,可能会出现眼轴过长,使得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但如果后续眼轴增长停止并开始回缩等异常变化,就可能向远视转变。
2.年龄因素对眼轴及屈光状态的影响
随着年龄增长,一般到了成年后眼轴发育基本稳定。但如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比如过早发生近视且眼轴过度发育,到了成年后可能因为眼轴的异常变化而出现屈光状态向远视转变。对于儿童来说,幼儿期眼轴短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延长,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近视发生干扰了正常的眼轴发育进程,就可能导致后续眼轴发育异常,进而影响最终的屈光状态。
(二)调节因素
1.睫状肌调节功能与屈光状态
眼睛的睫状肌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改变眼睛的屈光能力。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时,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容易导致睫状肌痉挛等调节功能异常。在近视形成过程中,睫状肌长期紧张可能影响晶状体的正常调节,当这种调节功能异常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对眼的屈光状态产生影响,进而可能促使近视向远视转变。例如,青少年长时间学习后,如果睫状肌痉挛不能缓解,可能会干扰晶状体对光线的聚焦,使得原本的近视状态发生变化,向远视方向偏移。
2.不同年龄段调节功能差异对转变的影响
儿童的调节功能较强,更容易因为用眼不当导致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影响屈光状态。而成年人调节功能相对稳定,但如果在成年后因为一些眼部疾病或者特殊的身体状况影响调节功能,也可能导致屈光状态从近视向远视转变。比如,一些患有眼部疾病影响睫状肌功能的成年人,就可能出现这种屈光状态的改变。
三、特殊人群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眼部调节和眼轴发育都不稳定。如果儿童存在近视情况,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因为户外活动有助于预防近视的发生发展以及可能出现的屈光状态异常转变。例如,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能够降低儿童近视的发生风险,也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眼轴发育和屈光状态,减少向远视转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二)青少年
青少年时期是眼轴发育和屈光状态变化较为活跃的阶段,若出现近视,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和眼部屈光状态评估。一旦发现屈光状态有异常变化趋势,要及时调整用眼习惯,必要时寻求眼科医生的专业建议。比如,青少年如果发现近视度数持续加深且出现眼轴异常变化迹象,要避免过度用眼,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出现不恰当的屈光状态转变。
(三)成年人
成年人虽然眼轴相对稳定,但如果因为眼部疾病(如某些眼底病变影响眼的屈光相关结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和代谢进而影响屈光状态)等因素,也可能出现屈光状态从近视向远视转变的情况。成年人如果发现视力等屈光状态有异常变化,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和全身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或干预措施。例如,患有糖尿病的成年人,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可能会影响眼部的屈光状态,定期检查眼底和屈光状态,及时发现屈光状态的变化并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