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内分泌失调中雄激素性脱发与DHT攻击毛囊等有关,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影响头发生长;营养不良中蛋白质、维生素缺乏会影响头发健康;遗传因素使有家族遗传史者脱发概率增加;疾病因素里脂溢性皮炎、斑秃会致脱发;生活方式中过度烫染、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会引发脱发;药物副作用如化疗药物等会导致脱发,不同因素对不同年龄性别影响各有特点。
一、内分泌失调
1.雄激素性脱发
原理:雄激素中的双氢睾酮(DHT)会攻击毛囊,使毛囊逐渐萎缩变小,头发变细变软,最终脱落。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发生,男性更为常见。男性体内雄激素水平相对较高,当遗传因素使毛囊对DHT敏感时,就容易出现脱发。女性雄激素性脱发可能与雄激素水平升高或雄激素受体敏感性增加有关,常见于产后、更年期等激素水平波动较大的时期。
年龄性别影响:男性多见于青春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逐渐升高;女性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更年期女性相对高发。
2.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包括头发生长周期。甲状腺激素缺乏会使头发生长缓慢,头发变得干燥、脆弱,容易脱落。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也可能导致头发稀疏、脱落。
年龄性别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女性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概率相对高于男性。
二、营养不良
1.蛋白质缺乏
原理: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当身体长期缺乏蛋白质时,头发会失去光泽、变细,容易断裂和脱落。例如长期素食且蛋白质摄入不足的人群,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年龄性别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素食者中女性相对较多见。
2.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B族:维生素B7(生物素)缺乏会影响头发的健康,导致头发脆弱易断;维生素B2、B6等缺乏也可能干扰头发生长的正常代谢过程。
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可能影响毛囊的生长周期,导致脱发。
年龄性别影响:儿童如果挑食、偏食,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各年龄段女性如果饮食不均衡,也较易缺乏维生素。
三、遗传因素
1.家族遗传倾向
原理:如果家族中有脱发的遗传史,那么个体发生脱发的概率会增加。例如雄激素性脱发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有雄激素性脱发,子女发生脱发的可能性比常人高。
年龄性别影响:男性遗传相关性脱发往往在青春期后逐渐显现,女性遗传相关性脱发可能在青春期后或更年期等时期表现出来,女性患者脱发程度一般较男性轻。
四、疾病因素
1.脂溢性皮炎
原理: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头皮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炎症会影响毛囊的正常功能,导致毛囊受损,头发脱落。同时,脂溢性皮炎患者头皮油脂分泌增多,会堵塞毛囊,进一步加重脱发。
年龄性别影响: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2.斑秃
原理: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毛囊,导致头发突然成片脱落。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年龄性别影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和青壮年较为常见,无明显性别差异。
五、生活方式因素
1.过度烫染
原理:烫发剂、染发剂中的化学物质会损伤头发的角质层,使头发变得脆弱,容易断裂和脱落。频繁烫染对头发的损伤更大。
年龄性别影响: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女性烫染头发的频率相对较高,所以受其影响的女性可能更多。
2.长期熬夜
原理: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进而影响头发生长。熬夜会导致激素分泌失调,影响毛囊的正常营养供应和生长周期。
年龄性别影响:多见于年轻人,尤其是经常熬夜的上班族,无明显性别差异。
3.精神压力过大
原理: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应激激素,如皮质醇等,这些激素会影响毛囊的生长周期,导致头发进入休止期,从而引起脱发。
年龄性别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工作压力大的人群中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出现,女性可能相对更敏感。
六、药物副作用
1.化疗药物
原理:一些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的快速分裂的细胞产生影响,毛囊细胞属于快速分裂的细胞,所以会受到化疗药物的影响,导致脱发。
年龄性别影响:接受化疗的患者无论年龄和性别,都可能出现脱发,但儿童在化疗后脱发的恢复情况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特别关注其心理状态。
2.某些抗抑郁药物等
原理:部分药物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等途径导致脱发,但具体机制因药物而异。
年龄性别影响:使用相关药物的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受影响,无明显性别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