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呕吐原因多样,常见于喂养不当、消化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等。伴随发热、腹痛、腹泻、神经系统症状等情况可帮助判断病情,家庭可进行体位护理、暂时禁食等初步护理,出现呕吐剧烈、伴严重腹痛腹胀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一、常见原因
1.喂养不当
婴儿期:多见于喂养姿势不正确,如平卧喂奶,婴儿吃奶时吸入过多空气,易导致呕吐。例如人工喂养的婴儿,奶嘴孔过大,奶流速过快,婴儿来不及吞咽就会引起呕吐。不同月龄的婴儿喂养方式不同,新生儿胃呈水平位,容量小,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喂养过多或过频都容易引发呕吐。
较大儿童:可能是暴饮暴食,或者食用了不洁、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过多食用油腻食物、生冷食物等。
2.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多由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如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应激等因素引起。儿童患胃炎时,除了呕吐,还可能伴有腹痛、恶心等症状,不同年龄儿童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
肠炎:多由病毒(如轮状病毒)、细菌(如大肠杆菌)感染所致。除呕吐外,常伴有腹泻,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6-24月龄婴儿,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细菌性肠炎多有不洁饮食史,呕吐同时可伴有黏液脓血便。
肠梗阻:小儿肠梗阻可由肠套叠、肠扭转、先天性肠道畸形等引起。表现为呕吐、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内儿童,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患儿阵发性哭闹不安,伴有呕吐、果酱样血便等。
3.感染性疾病
呼吸道感染:如感冒、肺炎等,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毒素或炎症刺激可引起呕吐。呼吸道感染时,除了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外,常伴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不同年龄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表现不同,婴幼儿可能以发热、呕吐为主要表现,而年长儿呼吸道症状相对明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颅内压增高是主要原因之一。除呕吐外,常伴有头痛、发热、嗜睡、抽搐等症状,婴幼儿可能出现前囟饱满、张力增高等表现。
4.其他系统疾病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1型糖尿病患儿,由于血糖过高,脂肪分解增加,产生大量酮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出现呕吐、腹痛、呼吸深快、意识障碍等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较少见,但也可引起呕吐,同时伴有多汗、消瘦、心慌等症状。
耳源性疾病:如梅尼埃病,儿童少见,主要由于内耳迷路水肿,引起眩晕、呕吐等症状。
二、伴随症状与病情判断
1.伴发热
如果呕吐伴有高热,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脑膜炎、急性阑尾炎等。例如肺炎患儿除了发热、咳嗽、呕吐外,可出现呼吸急促等表现;脑膜炎患儿除发热、呕吐外,有脑膜刺激征等表现。
如果呕吐伴低热,可能见于一些慢性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症,如结核感染早期可能有低热、呕吐等表现,但相对少见。
2.伴腹痛
呕吐伴阵发性腹痛,可能是肠梗阻、肠套叠等疾病。肠套叠时腹痛呈阵发性,间隔数分钟发作一次,患儿哭闹不安;肠梗阻时腹痛为持续性伴有阵发性加剧。
呕吐伴固定部位持续腹痛,要考虑外科急腹症,如阑尾炎,开始为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伴有呕吐、发热等。
3.伴腹泻
呕吐伴水样腹泻,多见于病毒性肠炎,如轮状病毒肠炎,常发生在秋冬季节,腹泻频繁,量多,呈蛋花汤样。
呕吐伴黏液脓血便,多为细菌性痢疾或侵袭性肠炎,患儿有不洁饮食史,大便次数多,伴有里急后重等表现。
4.伴神经系统症状
呕吐伴头痛、嗜睡、抽搐,要高度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炎,需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腰椎穿刺等明确诊断。
呕吐伴眩晕,可能是耳源性疾病引起,如梅尼埃病,但儿童相对少见。
三、家庭初步护理与就医建议
1.家庭初步护理
体位护理:让孩子采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如果是婴儿,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呕吐物。
暂时禁食:如果呕吐频繁,可暂时禁食4-6小时,但要适量补充水分,可少量多次给予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如果是小婴儿,可在禁食后逐渐恢复喂奶,从少量开始。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孩子的呕吐次数、呕吐物的性状(如是否为胆汁样、是否有血丝等)、精神状态、体温等情况,并记录。
2.就医建议
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呕吐剧烈,频繁呕吐不能进食进水;呕吐物为黄绿色胆汁样、有血性物质;伴有严重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过高;年龄较小的婴儿(尤其是3个月以下)呕吐严重等情况。
总之,孩子呕吐原因较多,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