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分为急性和慢性,病程上急性短、慢性长;症状表现急性重且全身症状明显、局部症状剧烈,慢性相对轻且全身症状不明显;妇科检查急性有明显压痛反跳痛等、慢性有增厚条索状组织等;对生育等影响急性及时治影响小、慢性易致不孕等;年龄上青春期、育龄期易患,老年因基础病,性别上仅女性会患;生活方式上急性与不洁性行为等有关、慢性与急性未彻底治等有关;特殊人群中孕妇要谨慎处理、儿童罕见需重视、老年要控基础病及谨慎用药。
一、病程方面
急性盆腔炎:多为近期发生的感染,病程较短,一般起病急骤。通常是在短时间内,如数天内出现明显的炎症相关症状,多因病原体急性入侵引发。例如,患者可能在1-2周内迅速出现下腹部疼痛、发热等表现。
慢性盆腔炎:往往是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病情迁延而来,病程较长,通常超过3个月。患者的炎症处于相对持续但症状相对较轻或时轻时重的状态,可能历经数月甚至数年。比如,有些患者急性盆腔炎治愈不彻底,数月后仍有下腹部隐痛等不适。
二、症状表现方面
急性盆腔炎:
局部症状:下腹部疼痛较为剧烈,多为持续性剧痛,活动或性交后疼痛可加重。伴有明显的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性状多为脓性,量较多。例如,分泌物呈黄色、绿色且有异味。
全身症状:全身症状明显,常伴有高热,体温可达到38℃以上,还可能出现寒战、乏力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明显升高。
慢性盆腔炎:
局部症状:下腹部隐痛,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为持续性的钝痛,在劳累、性交后或月经前后疼痛可能会加重。阴道分泌物一般无明显脓性改变,量可能稍有增多,但不如急性盆腔炎明显。
全身症状:全身症状相对不明显,一般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很少出现寒战等严重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炎症指标多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升高。
三、妇科检查表现方面
急性盆腔炎: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宫颈举痛明显,子宫体压痛,附件区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有时可触及炎性包块,包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
慢性盆腔炎:妇科检查时子宫可能有压痛,附件区可触及增厚的条索状组织,有轻压痛,有时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等,包块边界相对较清,与周围组织有一定粘连,但粘连程度相对急性盆腔炎较轻。
四、对生育等方面的影响
急性盆腔炎:若能及时有效治疗,多数患者可治愈,对生育功能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治疗不及时,炎症蔓延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等,从而影响受孕,导致继发性不孕等,但相对慢性盆腔炎来说,这种影响是因为急性发病未及时控制造成的短期影响。
慢性盆腔炎: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盆腔组织粘连,容易导致输卵管堵塞、输卵管蠕动功能异常等,进而明显影响生育,导致不孕、宫外孕等发生的风险增加。而且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长期影响,比如长期的下腹部不适影响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心理状态等。
五、年龄与性别因素影响
年龄: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盆腔炎,但青春期女性、育龄期女性相对更易发生。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局部抵抗力相对较低,且可能有不洁性行为等风险;育龄期女性性生活较活跃,是盆腔炎的高发年龄段。而老年女性发生盆腔炎多是因为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容易发生逆行感染导致盆腔炎,但多为非特异性的炎症表现。
性别:盆腔炎主要发生在女性,因为女性有独特的生殖系统解剖结构,如阴道、宫颈、子宫、输卵管、卵巢等与外界相通,容易受到病原体入侵。男性不会发生盆腔炎。
六、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急性盆腔炎:多与近期不洁性行为、宫腔内操作(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经期卫生不良等生活方式有关。例如,经期性交、使用不洁卫生巾等会增加急性盆腔炎的发病风险。
慢性盆腔炎:往往与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有关,另外,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如性生活不节制、反复宫腔操作史、产后或流产后身体抵抗力低下未得到良好恢复等有关。比如,多次进行宫腔操作后,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使炎症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盆腔炎。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盆腔炎,孕妇发生盆腔炎都需要谨慎处理。急性盆腔炎可能导致孕妇出现高热等情况,影响胎儿发育,需要及时就医,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感染治疗;慢性盆腔炎孕妇需要密切监测盆腔炎症情况,因为炎症可能影响孕期的子宫环境等,在分娩时也需要根据炎症情况评估分娩方式等。
儿童:儿童发生盆腔炎极为罕见,多是由于先天生殖系统畸形等原因导致,但一旦发生,需要高度重视,因为儿童生殖系统脆弱,需要及时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影响未来的生殖功能等。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发生盆腔炎常与基础疾病有关,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治疗盆腔炎时,需要同时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抵抗力,影响盆腔炎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同时,老年女性用药需要更加谨慎,要考虑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