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低回声是超声检查中对甲状腺结节回声低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描述,其可能由良性病因(如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恶性病因(如甲状腺癌)引起,需综合超声特征(边界、形态、内部回声、有无钙化等)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等其他手段评估,不同人群(儿童、成年女性、老年人群)中甲状腺结节低回声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需重视、成年女性要考虑激素等影响、老年人群要综合整体健康状况等评估。
超声检查相关原理
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时的反射、折射等特性来成像。不同的组织密度、结构等会导致回声不同。正常甲状腺组织有其相对稳定的回声特征,当出现结节时,结节的内部结构、组成成分等与正常甲状腺组织有差异,从而表现为低回声等不同的回声表现。
甲状腺结节低回声的可能病因及相关情况
良性病因
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常见的良性肿瘤,超声下可表现为低回声结节。其发病可能与甲状腺细胞的异常增生有关,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与激素水平等因素有一定关联。例如,部分患者可能是因为甲状腺细胞对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敏感性变化等原因导致腺瘤形成。
结节性甲状腺肿:多由弥漫性甲状腺肿演变而来,是甲状腺细胞增生形成的结节。在超声上可表现为低回声结节,其发生与长期的碘摄入异常等因素有关。比如,长期碘缺乏或碘摄入过多都可能引起甲状腺滤泡的异常增生,进而形成结节性甲状腺肿。
恶性病因
甲状腺癌:如乳头状癌等甲状腺恶性肿瘤,在超声下也常表现为低回声结节。甲状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如RET/PTC基因重排等;辐射暴露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儿童时期头颈部接受过辐射照射,日后患甲状腺癌的风险明显升高;此外,激素水平异常等也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甲状腺结节低回声的进一步评估
超声特征的综合分析
结节的边界:低回声结节边界是否清晰很重要。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结节良性可能性相对大一些,而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的低回声结节要高度警惕恶性可能。例如,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结节往往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
结节的形态:低回声结节的形态也需关注。形态规则的低回声结节良性概率较高,而形态不规则,呈蟹足样改变的低回声结节恶性可能性大。
内部回声是否均匀: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均匀与否也有意义。内部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结节,要考虑恶性的可能,因为恶性肿瘤内部组织成分不均匀,可能有坏死、出血等情况。
有无钙化:低回声结节内如果存在微钙化,提示恶性的可能性较大。微钙化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较为常见,其超声表现为针尖样的强回声。
其他检查手段的联合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对于超声提示低回声的甲状腺结节,FNAC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通过细针穿刺结节,获取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能够明确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例如,如果FNAC结果提示为恶性细胞,那么基本可以确定是甲状腺癌相关情况;如果是良性细胞,则考虑良性结节的可能,但也需要结合其他情况综合判断。
甲状腺功能检查:同时需要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如测定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TSH等指标。因为部分甲状腺结节可能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相关的结节情况。如果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需要进一步针对甲状腺功能异常进行相应的评估和处理。
不同人群中甲状腺结节低回声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人群
儿童时期发现甲状腺结节低回声需要特别重视。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的概率相对成人高一些。因为儿童时期甲状腺组织对辐射等因素更敏感,且其生长发育阶段激素水平变化等情况也与成人不同。对于儿童的低回声甲状腺结节,更要积极进行进一步检查,如尽早进行FNAC等检查,以明确结节性质,因为早期准确诊断和处理对于儿童的健康影响重大。
成年女性人群
成年女性由于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如在月经周期、妊娠、哺乳期等不同阶段,甲状腺结节低回声的情况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例如,妊娠期间甲状腺激素需求增加,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表现等。在妊娠期间发现甲状腺结节低回声,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等指标,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同时,要注意情绪等因素对甲状腺的影响,因为女性相对更易受情绪波动影响,而情绪变化可能与甲状腺结节的发展有一定关联。
老年人群
老年人出现甲状腺结节低回声时,恶性的可能性相对复杂一些。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多种基础疾病可能并存。对于老年低回声甲状腺结节,在评估时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基础疾病等因素。例如,老年人如果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在进行有创检查如FNAC时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检查风险。同时,老年人甲状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可能与年轻人不同,发展相对缓慢一些,但也不能忽视,需要动态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