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变黄、脱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营养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疾病(甲状腺疾病、头皮疾病、其他系统性疾病)、遗传、药物、生活方式(过度烫染、不良作息、过度洗发、精神压力大)及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和具体情况有不同影响机制。
一、营养缺乏相关因素
蛋白质缺乏:蛋白质是头发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若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与代谢,导致头发变黄、变细且易脱发。例如,一些节食减肥人群,长期蛋白质摄取不够,就可能出现此类头发问题。
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B族:维生素B族中的生物素(维生素B7)、泛酸(维生素B5)等对头发健康至关重要。缺乏维生素B族会影响头发的黑色素合成以及毛囊的正常功能,从而使头发变黄、脱发。比如长期酗酒者,容易造成维生素B族吸收障碍,进而出现头发问题。
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可能影响毛囊的生长周期,导致头发的生长和代谢异常,出现头发变黄、脱发情况。在儿童群体中,如果维生素D缺乏,除了影响骨骼发育,也可能表现在头发状况上。
微量元素缺乏:
铁: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而血红蛋白负责携带氧气供应给毛囊细胞。缺铁会导致毛囊细胞氧气供应不足,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使头发变黄、脆弱易脱发。女性月经量过多、素食者等人群较易出现铁缺乏。
锌:锌参与人体内多种酶的合成,对毛囊的正常生长和修复有重要作用。缺锌时,头发的角质化过程受到影响,表现为头发变黄、脱发。儿童时期锌摄入不足,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包括头发的健康状况。
二、疾病因素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头发生长的新陈代谢。患者常出现头发干燥、变黄、脱落,尤其是眉毛外1/3脱落较具特征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过度分泌时,机体代谢亢进,也可能影响头发的状态,出现头发变细、变黄、脱发等表现。
头皮疾病:
脂溢性皮炎:头皮部位发生脂溢性皮炎时,头皮油脂分泌异常增多,会堵塞毛囊,影响毛囊的营养供应,导致头发变黄、脱落,同时伴有头皮瘙痒、红斑等症状。常见于青春期雄激素分泌旺盛的人群,以及经常熬夜、饮食油腻的人群。
头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和毛发引起,会破坏毛囊结构,导致头发断裂、变黄、脱落,具有传染性,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品易感染。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等因素相对更易患头癣。
其他系统性疾病:
贫血:除了前面提到的缺铁性贫血会影响头发,其他类型贫血如巨幼细胞贫血(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也会导致头发色素减退、变黄、发质变差且易脱发。
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头发时可出现头发干燥、易折断、变黄、脱发,通常还伴有面部红斑等其他系统症状。
三、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会导致头发变黄且脱发,比如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患者从出生就可能存在头发稀疏、变黄、易脱落等头发异常表现,同时可能伴有汗腺、牙齿等其他外胚层来源组织的发育异常。这种情况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的人群需关注。
四、药物因素
化疗药物:一些用于治疗癌症的化疗药物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也会对正常增殖较快的毛囊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头发大量脱落,并且可能影响头发的色素合成,使头发变黄。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较为常见这种药物相关性的头发改变。
某些抗抑郁药物等:部分抗抑郁药物等也可能引起头发变黄、脱发的不良反应,但相对化疗药物来说发生率较低,具体机制可能与药物对机体代谢或毛囊功能的影响有关。
五、生活方式因素
过度烫染:频繁地烫发、染发,烫发剂和染发剂中的化学物质会损伤头发的角质层,破坏头发的结构,导致头发变黄、变脆、易脱发。尤其是使用劣质烫染产品时,损伤更为严重。年轻人中经常进行频繁烫染造型的人群较易出现此类问题。
不良作息: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机体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进而影响头发的生长状态,导致头发变黄、脱发。长期熬夜的人群,包括学生、加班人群等都可能受到影响。
过度洗发:过于频繁地洗发,尤其是使用碱性过强的洗发水,会破坏头发表面的油脂膜,使头发失去保护,导致头发干燥、变黄、易脱落。一般建议根据发质和头皮情况,2-3天洗发一次较为适宜。
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应激激素,影响毛囊的血液供应和正常的生长周期,导致头发变黄、脱落。比如面临重大考试、工作压力大的人群,精神压力对头发的影响较为明显。
六、年龄因素
儿童时期:儿童头发变黄脱发可能与营养摄入不足有关,比如挑食、偏食导致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也可能与头癣等头皮感染性疾病有关;还可能是遗传因素导致的先天性头发问题。例如婴儿期如果护理不当,容易患脂溢性皮炎,出现头发异常。
中老年时期: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新陈代谢减缓,毛囊功能逐渐衰退,头发的生长速度减慢,头发变得稀疏、变黄,脱发情况也可能增加。同时,中老年时期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升高,如甲状腺疾病、贫血等,也可能导致头发出现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