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管结石的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可初步筛查但部分部位显示不清;CT能更清晰显示结构及与周围关系;MRCP无创且对胆管系统显示佳。实验室检查里血常规可助判是否感染,肝功能可反映肝脏功能及胆管梗阻情况。其他检查中ERCP可诊断治疗但有创,PTC可直接显示肝内胆管但也有创风险。
一、影像学检查
(一)超声检查
1.优势与特点
超声检查是肝胆管结石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价格相对低廉、操作简便且无辐射。它能清晰显示肝内胆管的走向、扩张情况以及结石的位置、大小等。一般来说,结石在超声下表现为强回声团,后方伴有声影。对于大多数患者,超声可发现肝内胆管内的结石,但对于一些位置较深、被气体等干扰的部位可能显示不清。例如,在儿童中,超声检查也是较为安全可行的,可用于初步评估肝胆管结石情况,其对儿童肝胆管结石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能够观察到肝内胆管的结构变化等。
2.适用人群: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包括儿童、成年人、老年人等,尤其是一般健康体检或初步怀疑肝胆管结石的人群。对于女性和男性在这方面无明显性别差异,生活方式一般不影响超声检查的进行,但如果有大量胃肠道气体可能会影响检查效果,此时可能需要其他检查进一步补充。
(二)CT检查
1.优势与特点
CT检查对于肝胆管结石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肝内胆管的解剖结构,对于超声显示不清的部位,CT可以更好地分辨结石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CT平扫时,结石表现为高密度影,通过增强扫描还可以了解胆管的强化情况以及有无胆管炎等并发症。例如,在老年人中,CT检查可以较好地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细节,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2.适用人群:各年龄段均可使用,但对于儿童,需要谨慎考虑辐射剂量问题,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才考虑进行CT检查。对于有特殊病史,如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使用含碘对比剂进行CT检查时需要特别评估,因为对比剂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
(三)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
1.优势与特点
MRCP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对胆管系统的显示效果极佳,能够清晰地显示肝内胆管树的形态、结石的位置和分布等情况,类似于直接显示胆管的“造影”图像。它可以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肝胆管结石的情况,对于复杂的肝胆管结石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例如,在一些病情较为复杂,超声和CT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中,MRCP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2.适用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尤其适合对辐射敏感的人群,如儿童、孕妇(需严格评估)等。但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等)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是否能进行MRCP检查,因为磁场可能会影响金属植入物的功能。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1.指标变化及意义
当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时,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例如,在成年人中,如果患有肝胆管结石并出现胆管感染,白细胞计数可能会明显升高,这有助于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反应。对于儿童,肝胆管结石合并感染时也会出现类似的血常规变化,但儿童的免疫反应与成人有一定差异,需要结合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2.适用人群:所有年龄段,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二)肝功能检查
1.指标变化及意义
肝胆管结石可能会影响肝功能,导致肝功能指标异常。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可能升高,提示肝细胞有损伤;胆红素水平可能升高,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提示胆管梗阻,因为胆管结石可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对于老年人,肝功能检查对于评估肝胆管结石对肝脏功能的影响尤为重要,因为老年人肝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弱,肝胆管结石对其肝功能的影响可能更明显。儿童患有肝胆管结石时,肝功能检查也可以反映肝脏的受损情况,但儿童的肝功能指标参考范围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依据儿童的正常参考值进行判断。
2.适用人群:各年龄段,通过肝功能检查可以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辅助诊断肝胆管结石相关的肝脏损害情况。
三、其他检查
(一)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1.优势与特点
ERCP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肝胆管结石,还可以同时进行治疗。它可以直接观察胆管和胰管的情况,明确结石的位置、大小等,并且对于适合的患者可以通过内镜取出结石。但该检查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胰腺炎、胆管炎等。
2.适用人群:一般适用于其他检查难以明确诊断,且需要同时进行治疗的患者,对于年龄较大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其耐受性。
(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
1.优势与特点
PTC可以直接显示肝内胆管的情况,对于诊断肝胆管结石有重要价值,尤其适用于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且需要进行胆管引流等治疗的患者。但该检查是有创操作,可能会引起出血、胆汁漏等并发症。
2.适用人群:适用于一些复杂肝胆管结石病变,需要进行有创诊断和治疗的患者,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严格评估其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