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的常见原因包括消化系统因素(喂养不当、胃肠感染、胃肠道梗阻)和非消化系统因素(感染性疾病、其他系统疾病),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方式,观察要点包括呕吐的频率和性状、伴随症状、生命体征,护理措施包括体位护理、清洁护理、水分补充。
一、常见原因
(一)消化系统因素
1.喂养不当
对于婴幼儿,若喂食过多、过快,或在进食后立即让孩子剧烈活动等,都可能引起呕吐。例如,6-12个月的婴儿,家长一次喂食过多的辅食,超出了婴儿消化能力范围,就容易导致呕吐。
较大儿童如果暴饮暴食,进食大量难以消化的食物,也会引发呕吐。
2.胃肠感染
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胃肠道,是儿童呕吐常见原因之一。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秋冬季节,主要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患儿会出现频繁呕吐,随后伴有水样腹泻。诺如病毒感染则全年均可发生,儿童感染后也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呕吐往往比较剧烈。
细菌感染:如沙门菌、大肠杆菌等感染胃肠道,也会导致呕吐。例如,食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后,细菌在肠道内繁殖,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呕吐,同时可能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3.胃肠道梗阻
先天性胃肠道畸形:如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多发生在出生后2-4周的婴儿,主要症状是呕吐,开始为溢乳,逐渐加重为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奶汁和奶块,患儿体重不增。
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内儿童,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血便和腹部腊肠样包块。
肠梗阻:可由肠粘连、肠扭转等引起,儿童会出现呕吐、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二)非消化系统因素
1.感染性疾病
呼吸道感染:如感冒、肺炎等,也可能引起呕吐。这是因为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产生的毒素或炎症刺激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呕吐,患儿除了有咳嗽、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外,还会出现呕吐。例如,儿童患肺炎时,发热、咳嗽的同时可能伴有呕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由于颅内压升高,会导致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同时可伴有头痛、发热、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
2.其他系统疾病
代谢紊乱:如低血糖,多发生在空腹时间过长或营养不良的儿童身上,患儿会出现呕吐、多汗、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也可引起呕吐,同时伴有相应的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如低钠血症时患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等。
过敏反应:某些儿童对食物、药物等过敏,也可能出现呕吐症状,同时可能伴有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表现。例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除了呕吐外,可能还会出现湿疹等皮肤表现。
二、不同年龄段特点及应对
(一)婴儿期(0-1岁)
1.特点
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出现喂养不当引起的呕吐。同时,感染性疾病如轮状病毒感染等在婴儿期较为常见。
2.应对
喂养方面:采用正确的喂养姿势,少量多次喂养,喂奶后将婴儿竖起拍嗝,排出胃内空气。
感染处理: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呕吐,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如果怀疑细菌感染,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对于先天性胃肠道畸形如幽门肥厚狭窄,多需要手术治疗。
(二)幼儿期(1-3岁)
1.特点
此阶段儿童开始探索外界,容易接触到不洁食物,胃肠感染的几率增加。同时,可能会因为好奇误食一些有害物质导致呕吐。
2.应对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儿童食用不洁食物。如果发生胃肠感染,根据感染类型进行相应处理,如病毒感染以对症支持为主,细菌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对于误食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
(三)学龄前期及学龄期(3岁以上)
1.特点
该阶段儿童活动范围更广,可能因呼吸道感染等引起呕吐,也可能因为情绪因素如紧张、焦虑等导致神经性呕吐。
2.应对
对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呕吐,主要是治疗呼吸道感染本身,同时注意呕吐后的护理。对于神经性呕吐,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三、呕吐的观察与护理
(一)观察要点
1.呕吐的频率和性状
观察呕吐是偶尔一次还是频繁发生。如果是频繁呕吐,要警惕胃肠道梗阻等严重情况。观察呕吐物的性状,如呕吐物是奶汁、食物残渣、黄绿色胆汁样物还是血性物等。如果呕吐物为黄绿色胆汁样物,可能提示肠道梗阻;如果是血性物,要考虑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2.伴随症状
观察是否伴有发热、腹痛、腹泻、精神状态改变等症状。如果伴有高热、精神萎靡,可能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严重疾病;如果伴有腹痛、腹泻,要考虑胃肠感染等情况。
3.生命体征
监测儿童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果出现体温异常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二)护理措施
1.体位护理
让儿童采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例如,婴儿呕吐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较大儿童呕吐时也应保持侧卧位。
2.清洁护理
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口腔清洁,用温水漱口等,避免呕吐物残留引起异味或再次刺激导致呕吐。
3.水分补充
呕吐后要适当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可以少量多次给儿童喂服温水、口服补液盐等。如果儿童出现脱水表现,如口唇干燥、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应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等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