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临床表现有持续发热、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玫瑰疹、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副伤寒甲、乙临床表现似伤寒但病情较轻病程短,副伤寒丙症状复杂;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伤寒患者白细胞计数减少等,血培养等是细菌学检查重要依据,肥达反应等是血清学检查方法;流行病学特征伤寒有接触史等,副伤寒传播途径与伤寒相似且甲、乙常因食物污染爆发流行丙可因伤口感染散发。
一、临床表现
(一)伤寒
1.持续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呈阶梯样上升,可在数天内升至39-40℃以上,热型多为稽留热,可持续1-2周或更长时间,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热型不典型,可能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等因素有关,比如婴儿伤寒体温波动较大。
2.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较为常见,可有腹胀,部分患者可有便秘或腹泻,儿童患者可能因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消化系统症状相对更明显,如婴儿可能出现吐奶等情况。
3.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等,严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等,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特点,可能更容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变化,且需要密切观察其意识状态等变化。
4.玫瑰疹:病程7-14天部分患者皮肤可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称为玫瑰疹,多见于胸、腹部,一般在10个左右,压之褪色,这是伤寒较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儿童患者出现玫瑰疹的概率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也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
5.相对缓脉:脉搏相对缓慢,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这是由于伤寒杆菌内毒素作用于迷走神经等导致,儿童患者脉搏相对较成人快,但相对缓脉仍可能存在,不过需要结合儿童具体年龄等情况判断。
6.肝脾肿大:病程1周左右可出现脾肿大,病程2-3周可出现肝肿大,儿童时期肝脾相对较大,肝脾肿大可能更易被触及,且需要关注肿大程度等变化。
(二)副伤寒
副伤寒甲、乙的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副伤寒丙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可表现为败血症型、急性胃肠炎型和骨、关节化脓型等。比如败血症型副伤寒丙可出现高热、寒战等,类似伤寒的持续发热,但病情相对有其特点;急性胃肠炎型副伤寒丙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儿童急性胃肠炎型副伤寒丙可能因腹泻导致脱水等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二、实验室检查特征
(一)血常规
1.白细胞计数:伤寒患者白细胞计数一般呈减少趋势,多在(3-5)×10/L,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还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程度与病情轻重相关,病情越重,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越明显甚至消失,儿童患者由于免疫等系统发育特点,白细胞计数变化可能有其自身特点,比如婴儿白细胞基础值相对较高,患伤寒时白细胞减少可能不如成人明显,但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等情况仍有参考价值。
2.副伤寒:副伤寒患者血常规变化与伤寒有相似之处,但可能不如伤寒典型,比如副伤寒丙败血症型可能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
(二)细菌学检查
1.血培养:是诊断伤寒和副伤寒的重要依据,病程第1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90%,以后逐渐降低,儿童患者血培养时需要注意采血的无菌操作等,因为儿童配合度可能相对较差,要保证血培养标本的质量以提高阳性率。
2.骨髓培养:阳性率比血培养更高,病程中任何阶段均可阳性,尤其适合已用抗生素治疗,血培养阴性者,儿童患者骨髓培养也是重要的检查方法,由于骨髓中单核-巨噬细胞丰富,伤寒杆菌容易在其中繁殖,所以骨髓培养阳性率高。
3.粪便培养:病程第2周起阳性率逐渐增加,第3-4周阳性率最高,可达70%,副伤寒粪便培养阳性情况与伤寒类似,但需要注意与其他肠道杆菌感染鉴别,儿童患者粪便培养时要注意标本收集等符合要求。
4.尿培养:病程第3-4周阳性率较低,儿童患者尿培养时要注意排除尿液污染等情况。
(三)血清学检查
1.肥达反应:伤寒血清凝集试验即肥达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各种抗体的凝集效价,通常“O”抗体的凝集效价在1:80及以上,“H”抗体在1:160及以上有诊断价值,副伤寒的肥达反应结果判断与伤寒类似,但需要注意副伤寒甲、乙、丙的抗体不同,儿童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发育情况,肥达反应的结果解读需要结合年龄等因素,比如婴儿肥达反应阳性出现可能相对较晚等情况。
2.其他血清学试验:如被动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可用于检测伤寒杆菌抗体,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儿童患者也可应用这些方法辅助诊断,但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三、流行病学特征相关表现提示
(一)伤寒
有伤寒杆菌接触史等流行病学史,比如曾到过伤寒流行地区,或与伤寒患者有密切接触等,儿童如果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接触伤寒杆菌的机会相对增加,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综合判断,比如在一些集体生活的儿童机构中,如果有伤寒患者,其他儿童感染风险增加。
(二)副伤寒
副伤寒的传播途径与伤寒相似,也可通过污染的水、食物等传播,副伤寒甲、乙常因食物污染引起爆发流行,副伤寒丙可因伤口感染等引起散发,儿童在集体用餐等情况下如果食物被污染,感染副伤寒甲、乙的风险较高,需要关注儿童的饮食卫生等情况,比如幼儿园儿童集体用餐时要保证食物清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