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呕吐的原因多样,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如喂养不当、胃肠感染、消化道梗阻,非消化系统疾病如感染性疾病、代谢紊乱、其他系统疾病,且婴儿期、较大儿童及特殊病史儿童有不同注意事项,需针对不同原因及人群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应对呕吐问题。
一、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1.喂养不当:
婴儿期常见:对于婴幼儿,若喂养过多、过快,或在喂奶时吸入大量空气,都容易引发呕吐。例如,人工喂养的婴儿奶嘴孔过大,会使婴儿吸入过多奶液,从而导致呕吐。这是因为婴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胃容量小且呈水平位,喂养不当易打破其消化平衡。
较大儿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若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食用了不洁、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过多进食油炸食品、生冷食物等,也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症状。比如一次性食用大量冰淇淋,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呕吐发生。
2.胃肠感染:
病毒性胃肠炎:多种病毒可引起儿童胃肠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常引起秋季腹泻,除了呕吐外,还伴有腹泻、发热等症状。诺如病毒感染则在各年龄段儿童均可发病,可导致呕吐、腹泻、恶心等症状,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的特点。这是由于病毒感染胃肠道后,会损伤肠道黏膜,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进而引发呕吐。
细菌性感染:常见的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例如,食用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后,细菌在肠道内繁殖,释放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炎症,导致儿童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3.消化道梗阻:
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典型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腹痛、呕吐、血便和腹部肿块。这是由于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引起呕吐。
幽门梗阻:多发生于婴儿,主要是由于幽门括约肌肥厚或炎症水肿导致幽门管狭窄。患儿会出现反复呕吐,呕吐物多为隔夜奶汁,不含胆汁,同时可能伴有消瘦、脱水等表现。这是因为食物无法顺利通过幽门进入肠道,在胃内积聚,从而引起呕吐。
肠梗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肠粘连、肠扭转、肠道寄生虫等。儿童肠梗阻时除了呕吐外,还会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例如,肠道内的蛔虫团可能会堵塞肠道,导致肠梗阻,引起呕吐。
二、非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1.感染性疾病:
呼吸道感染:如感冒、肺炎等。当儿童患有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产生的毒素或炎症刺激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呕吐。例如,肺炎患儿由于肺部炎症导致呼吸功能受影响,同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可能会出现呕吐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颅内压升高,从而导致呕吐,常为喷射性呕吐。同时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嗜睡、抽搐等症状。这是因为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导致呕吐发生。
2.代谢紊乱:
电解质紊乱:严重腹泻或呕吐的儿童,若未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低钾血症时可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萎靡、肌无力等表现;低钠血症时可出现头痛、呕吐、嗜睡甚至惊厥等症状。这是由于电解质紊乱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功能。
酸碱平衡失调:长时间呕吐可导致酸碱平衡失调,如代谢性酸中毒。儿童会出现呕吐、呼吸深快、精神萎靡等症状。例如,频繁呕吐丢失大量胃酸,可导致体内碱性物质相对增多,引起代谢性碱中毒;而如果呕吐伴有腹泻,丢失大量碱性肠液,则可能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3.其他系统疾病:
耳源性呕吐:如美尼尔综合征,多见于较大儿童,由于内耳病变引起平衡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呕吐,常伴有眩晕、耳鸣等症状。这是因为内耳的病变刺激了相关神经,通过神经传导引起呕吐反射。
全身性感染:除了上述呼吸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外,其他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等,也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呕吐症状。这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作用于机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影响胃肠道功能。
过敏性疾病:部分儿童可能对某些食物、药物或接触物过敏,引发过敏性反应时可出现呕吐症状,常伴有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表现。例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在食用牛奶制品后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过敏症状。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期儿童:婴儿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于喂养不当引起的呕吐需格外注意。家长应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如喂奶后及时拍嗝,避免在婴儿过度哭闹时喂奶等。同时,要注意食品卫生,防止胃肠感染。若婴儿出现频繁呕吐、精神差、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因为婴儿病情变化较快,容易出现脱水等严重并发症。
2.较大儿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食用不洁食物。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神经系统疾病等,更要密切关注其呕吐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呕吐,需及时就医,因为这类儿童可能因基础疾病导致呕吐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
3.特殊病史儿童:对于有消化道梗阻病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史、过敏史等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避免诱发呕吐的因素。例如,有肠套叠病史的儿童,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腹部着凉等可能诱发肠套叠复发的因素;有食物过敏史的儿童,要明确过敏原并严格避免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