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损伤是各种致病因素致肝脏结构和功能受损,常见致病因素有药物、酒精、病毒、自身免疫等,临床表现分轻度和中重度,诊断靠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和保肝对症,预防需合理用药、适度饮酒、预防病毒感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肝损伤的常见致病因素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具有肝毒性,如抗生素(如异烟肼等)、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等)、抗肿瘤药等。不同个体对药物的肝毒性反应存在差异,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肝酶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药物肝毒性的敏感性可能更高;老年人肝脏功能逐渐减退,也更容易受到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例如,异烟肼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可能与药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有关,这些产物会损伤肝细胞。
酒精因素: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肝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乙醇在肝细胞内经过乙醇脱氢酶等的作用转化为乙醛,乙醛具有较强的毒性,可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等,进而引起酒精性肝病,如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长期饮酒的人群,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面临着发生酒精性肝损伤的风险,且随着饮酒量的增加和饮酒时间的延长,肝损伤的程度可能会逐渐加重。
病毒因素:病毒性肝炎是常见的肝损伤原因,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会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受损;丙肝病毒感染后也会引发一系列免疫及病理过程损伤肝细胞。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感染肝炎病毒,儿童感染后如果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影响肝脏的正常生长发育;成年人感染后如不规范治疗,可能逐渐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老年人感染后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可能更容易加重。
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肝细胞而导致的肝损伤。这种疾病多见于女性,尤其是中青年女性。自身免疫反应持续作用会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等病变,若不及时控制,可能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等。
肝损伤的临床表现
轻度肝损伤:可能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乏力、食欲减退等,容易被忽视。在体检时可能发现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等)轻度异常。对于儿童来说,轻度肝损伤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体力、食欲等情况;老年人轻度肝损伤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等非特异表现。
中重度肝损伤:可出现明显的症状,如乏力明显加重、食欲减退显著、恶心、呕吐、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腹痛等。严重的肝损伤还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水等情况。例如,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肝损伤的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ALT和AST主要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程度,胆红素升高提示肝细胞受损或胆汁排泄障碍等,白蛋白降低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及凝血功能受到影响。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肝功能指标范围可能略有差异,儿童的肝功能指标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等因素来判断是否异常;老年人由于肝脏功能本身的生理性减退,其肝功能指标的正常范围也与青壮年有所不同。
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如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病毒性肝炎感染及感染的类型等。
自身抗体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检测到相关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肝脏是否有占位性病变、脂肪肝等情况。对于儿童,超声检查相对无创,可作为初步筛查肝损伤的常用方法;老年人也可通过超声检查了解肝脏的大体情况,但需注意老年人可能存在的肥胖等因素对超声检查结果的影响。
CT或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细微结构病变,对于诊断肝脏肿瘤、肝脓肿等病变有重要价值。
肝损伤的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药物性肝损伤,应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酒精性肝损伤则需要严格戒酒;病毒性肝炎根据具体类型采取相应的抗病毒等治疗措施;自身免疫性肝炎则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保肝对症治疗:使用一些保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等,有助于修复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但在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例如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对肝脏有潜在风险且不适合儿童的药物;老年人用药要更加谨慎,需考虑肝脏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的影响,选择肝毒性小且有效的药物。同时,对于出现黄疸的患者进行退黄治疗等对症支持治疗,如使用腺苷蛋氨酸等药物改善胆汁排泄。
肝损伤的预防措施
合理用药:在使用可能有肝毒性的药物前,应详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儿童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老年人用药更要谨慎,必要时进行用药评估。
适度饮酒:控制饮酒量,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对于有饮酒习惯的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减少饮酒量,直至戒酒,以降低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生风险。
预防病毒感染:对于乙肝病毒,可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感染;避免不安全的注射、输血等行为预防丙肝病毒感染等。对于容易接触肝炎病毒的人群,如医务人员等,要做好职业防护;儿童应按时接种疫苗以增强对乙肝等病毒的免疫力。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高脂、高糖等不健康饮食,以维持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适度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降低肥胖相关肝损伤的风险;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肝脏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