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分为1型、2型及其他特殊类型,1型多与自身免疫等相关常见于儿童青少年起病急有“三多一少”等症状,2型与胰岛素抵抗等及生活方式相关多见于成年人症状相对隐匿,其他特殊类型由特定因素引起发病人群等因病因而异,其常见症状有代谢紊乱相关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乏力皮肤瘙痒视力模糊伤口愈合缓慢等。
一、糖尿病的类型
(一)1型糖尿病
1.发病机制:多与自身免疫因素相关,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其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这种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更容易发生。例如,某些基因位点的突变会增加1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2.发病人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免疫系统发育特点等因素,相对更易罹患1型糖尿病。
3.症状特点:起病较急,症状相对明显。患者常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症状较为典型。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身体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能量供应不足导致患者饥饿感明显,进食量增加;而大量葡萄糖从尿液排出,导致尿量增多,进而引起口渴多饮。儿童患者可能在短期内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二)2型糖尿病
1.发病机制:主要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有关。早期多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即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肌肉、脂肪等组织不能有效地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此时胰岛β细胞会代偿性分泌更多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正常,但随着病情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血糖升高。其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长期高热量饮食会使体重增加,脂肪堆积,尤其是内脏脂肪堆积,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缺乏运动则不利于身体代谢葡萄糖,也容易引发2型糖尿病。
2.发病人群: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但近年来随着肥胖率的上升,青少年2型糖尿病也有增加趋势。中老年人群由于身体代谢功能逐渐衰退,加上可能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是2型糖尿病的高发群体。
3.症状特点:症状相对隐匿,很多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通过体检发现血糖升高。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血糖持续升高可能会出现与1型糖尿病类似的“三多一少”症状,但相对不如1型糖尿病患者典型和严重。例如,一些患者可能只是在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升高,而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
(三)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发病机制:由某些特定的遗传综合征、药物或疾病等因素引起。例如,遗传性β细胞功能缺陷相关的糖尿病,是由于特定基因变异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一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糖代谢,导致药物性糖尿病;某些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等,会通过影响激素水平干扰糖代谢,引发糖尿病。
2.发病人群:因具体病因不同而有不同的发病人群。由遗传综合征导致的特殊类型糖尿病可能在较年轻人群中发病,而药物或疾病引起的则与使用相关药物或患有相关疾病的人群有关。比如,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糖尿病,常见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人群。
3.症状特点:症状表现取决于具体的病因。如果是由遗传综合征引起,可能会伴有该综合征的其他特征性表现,如某些遗传综合征可能同时伴有外貌特征的改变等;如果是药物引起,在停用相关药物后,部分患者血糖可能会恢复,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糖尿病状态,症状与相应类型的糖尿病类似,如出现血糖升高相关的一些非特异性症状等。
二、糖尿病的常见症状
(一)代谢紊乱相关症状
1.多饮:由于血糖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引起口渴,从而出现多饮的症状。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出现多饮情况,而且患者往往会喝大量的水来缓解口渴,但多饮并不能有效降低血糖。例如,1型糖尿病儿童患者可能会比平时喝更多的水,即使在夜间也会频繁起床喝水。
2.多食:血糖不能被机体充分利用,组织细胞处于饥饿状态,导致患者产生饥饿感,进而多食。患者进食量明显增加,但体重却可能不增反降或增长缓慢。2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可能就会出现多食症状,尤其是喜欢吃甜食等高热量食物,但体重可能逐渐上升后又下降,因为存在胰岛素抵抗,虽然进食多,但葡萄糖不能被有效利用。
3.多尿: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导致尿糖升高,进而引起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症状。患者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量也增多。1型糖尿病患者多尿症状较为明显,尿液可能会比较清亮,量较多。
4.体重减轻:由于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增加,以提供能量,导致体重减轻。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都是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往往比较明显。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体重会明显低于同龄人正常生长发育的水平。
(二)其他非特异性症状
1.乏力:由于葡萄糖不能被正常利用,机体能量供应不足,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即使经过休息也不能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可能会逐渐出现乏力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比如原本可以轻松完成的体力活动,现在会感到力不从心。
2.皮肤瘙痒:高血糖状态下,皮肤内葡萄糖含量升高,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女性患者可能会出现外阴瘙痒等局部皮肤瘙痒情况。例如,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会反复出现外阴瘙痒,经一般妇科治疗效果不佳,此时需要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3.视力模糊:血糖波动会影响眼内渗透压,导致晶状体屈光度改变,引起视力模糊。患者可能会感觉看东西不清楚,尤其是在血糖急剧变化时,视力模糊症状可能会更明显。1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稳定时,容易出现视力模糊情况,经过血糖控制后,部分患者视力可能会有所恢复,但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视网膜病变等严重眼部并发症,进一步影响视力。
4.伤口愈合缓慢: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且会影响白细胞的功能,导致伤口愈合延迟。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皮肤破损,如小的擦伤、割伤等,愈合时间会比正常人长。例如,足部有伤口的糖尿病患者,由于下肢血液循环可能也存在一定问题,再加上高血糖影响伤口愈合,很容易发生感染,导致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