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与多种因素相关,早期常无症状,进展后有多种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有特点,治疗依分期等综合选择;肝囊肿是肝脏良性病变,分多种类型,多数无症状,大囊肿有压迫症状,影像学检查有特征,较小无症状者随访,大或有症状者可穿刺或手术治疗,两类疾病在不同特殊人群中也有相应不同情况。
一、疾病定义
肝癌:是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等,原发性肝癌起源于肝脏本身的上皮或间叶组织,继发性肝癌是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肝脏所致。
肝囊肿:是肝脏内充满液体的囊状结构,多为良性病变,可分为寄生虫性肝囊肿(如肝包虫病)和非寄生虫性肝囊肿,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又包括先天性、创伤性、炎症性、肿瘤性等,其中先天性肝囊肿较为常见。
二、发病机制
肝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污染、酗酒、长期食用被污染食物等。HBV/HCV感染可引起肝细胞损伤,通过一系列分子机制导致细胞癌变;肝硬化时肝细胞再生过程中容易发生基因异常而引发癌变;黄曲霉毒素B1等可导致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继发性肝癌是其他部位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淋巴系统等转移至肝脏。
肝囊肿:先天性肝囊肿是由于胚胎时期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异常所致;创伤性肝囊肿是肝脏外伤后形成的血肿或组织坏死液化包裹形成;炎症性肝囊肿多与胆管炎症有关,导致胆管扩张形成囊肿;肿瘤性肝囊肿较为少见,与肝脏肿瘤内部坏死液化等因素有关。
三、临床表现
肝癌:早期肝癌常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区疼痛(多为持续性胀痛或钝痛)、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等,晚期可出现黄疸(皮肤巩膜黄染)、腹水(腹部膨隆)、下肢水肿、呕血、黑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等。部分患者可出现伴癌综合征,如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等。不同病因导致的肝癌表现可能有差异,如HBV相关肝癌患者多有乙肝病史相关表现。
肝囊肿:大多数肝囊肿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当囊肿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组织出现相应症状,如压迫胃可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压迫胆管可导致黄疸;压迫膈肌可引起呼吸困难等。寄生虫性肝囊肿患者可有相应寄生虫感染相关表现,如肝包虫病患者可能有过敏、发热等表现。不同类型肝囊肿的临床表现有所差异,先天性肝囊肿生长缓慢,症状出现较晚;创伤性、炎症性肝囊肿多有相应创伤或炎症病史相关表现。
四、影像学检查特点
肝癌:
超声检查:可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典型肝癌超声表现为低回声、高回声或混合回声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肿块内血流信号。
CT检查:平扫时肝癌多为低密度占位,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或延迟期对比剂快速廓清,呈现“快进快出”的特征。
MRI检查:T1加权像多呈低信号,T2加权像多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或延迟期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肝组织,也有“快进快出”表现,同时MRI对显示子灶、血管侵犯等情况有优势。
肝囊肿:
超声检查: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壁薄,内部透声好。
CT检查:平扫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CT值接近水,增强扫描无强化。
MRI检查: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无强化。
五、实验室检查差异
肝癌: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是诊断肝癌的重要标志物,约70%的肝癌患者AFP升高,但也有部分肝炎、肝硬化患者AFP可轻度升高,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也可导致AFP升高需鉴别。此外,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等也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肝功能检查:早期肝癌肝功能可无明显异常,晚期可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白蛋白降低,胆红素升高等。
肝囊肿: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改变,寄生虫性肝囊肿患者血清学检查可能有相关寄生虫抗体阳性等表现,如肝包虫病患者补体结合试验等可能呈阳性。
六、治疗原则
肝癌:治疗需根据肿瘤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综合选择,早期肝癌可考虑手术切除(如肝部分切除术),不能手术的可选择局部消融治疗(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对于继发性肝癌,需同时治疗原发肿瘤,根据情况选择手术、化疗、靶向等治疗手段。
肝囊肿:较小且无症状的肝囊肿一般定期随访观察;对于较大有症状的肝囊肿可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并注入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如囊肿开窗术、肝部分切除术等),手术方式根据囊肿位置、大小等选择。寄生虫性肝囊肿需采用抗寄生虫药物治疗结合手术等方法,如肝包虫病需使用阿苯达唑等药物治疗并根据情况手术。
七、特殊人群情况
肝癌:
儿童肝癌:儿童肝癌相对少见,多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病毒感染等有关,如遗传性血色病相关肝癌等。儿童肝癌恶性程度可能较高,进展较快,治疗需更加谨慎,多采用手术结合化疗等综合治疗,但儿童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不良反应等需特殊考虑,要注重保护儿童的生长发育等。
老年肝癌: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身体机能减退,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治疗方式选择需充分评估患者整体状况,可能更倾向于局部消融、靶向免疫等相对创伤较小的治疗手段,同时要注意基础疾病的控制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女性肝癌:女性肝癌患者在治疗时需考虑月经、生育等因素,如靶向治疗、化疗药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等,妊娠合并肝癌时情况更为复杂,需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兼顾母婴安全。
肝囊肿:
儿童肝囊肿:儿童肝囊肿多为先天性,较小无症状的囊肿定期随访,较大有症状的囊肿治疗需权衡手术风险,穿刺抽液硬化治疗需谨慎操作,避免对儿童肝脏等组织造成过度损伤,手术方式选择也要考虑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老年肝囊肿:老年肝囊肿患者若无症状多以观察为主,有症状的囊肿治疗时要考虑老年患者身体耐受性,穿刺抽液硬化治疗相对较安全,但需注意术后恢复等情况,手术治疗需充分评估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
女性肝囊肿:女性肝囊肿患者在治疗决策时需考虑囊肿对月经、怀孕等的可能影响,如较大囊肿压迫盆腔器官可能影响月经或怀孕,穿刺抽液或手术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同时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