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发生涉及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患者亲属患病风险高同卵双生子同病率高于异卵双生子遗传影响神经递质系统等多方面)、神经生化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包括5-羟色胺等功能不足、去甲肾上腺素等功能低下、多巴胺功能不足,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皮质醇分泌增加)、心理社会因素(应激事件包括重大生活事件和长期慢性应激,人格因素包括神经质人格易体验负面情绪和低自尊人格易自我否定)、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大脑海马体萎缩影响情绪调节等功能、大脑前额叶皮质功能异常影响情绪调控等功能)。
抑郁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大量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抑郁症患者,那么亲属患抑郁症的风险会高于普通人群。例如,双生子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患抑郁症的同病率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这提示遗传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系统、大脑结构和功能等多个方面来增加个体患抑郁症的易感性。不同性别在遗传易感性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来说遗传因素是抑郁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内在基础。对于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群,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等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群体,需要密切关注其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因为遗传因素使得他们相对更容易受到抑郁症的影响。
神经生化因素
神经递质失衡:
5-羟色胺(5-HT):5-HT在调节情绪、睡眠、食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5-HT功能不足时,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例如,一些抗抑郁药物通过增加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来发挥作用,这表明5-HT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在不同年龄阶段,神经递质的代谢和调节有所不同,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神经递质系统尚在发育完善中,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5-HT等神经递质失衡而引发抑郁症。女性由于生理周期等因素,体内5-HT水平可能会出现波动,相对男性而言在这方面可能更易受影响导致抑郁症发生风险增加。
去甲肾上腺素(NE):NE也是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NE功能低下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其失衡机制与5-HT类似,会影响大脑对情绪的调控功能。不同生活方式下,如长期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等,会影响NE的代谢和功能,进而增加抑郁症发生风险。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需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以维持神经递质平衡。
多巴胺(DA):DA与动机、愉悦感等有关。DA功能不足可能导致兴趣减退、快感缺失等抑郁症相关症状。在不同病史方面,如果有脑部疾病等病史,可能会影响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从而增加抑郁症发生的可能性。例如,有帕金森病病史的患者后续发生抑郁症的风险相对较高,这与多巴胺能系统受损有关。
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亢进:抑郁症患者常存在HPA轴功能亢进,表现为皮质醇分泌增加。长期的皮质醇升高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损害,影响神经递质系统和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进而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在不同年龄阶段,HPA轴的调节功能不同,儿童和青少年时期HPA轴相对较脆弱,更容易因各种应激等因素导致其功能紊乱而引发抑郁症。女性在孕期、产后等特殊生理时期,HPA轴功能容易出现变化,也是抑郁症高发的时期,这与女性特殊的生理状况有关。
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事件:
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失恋、失业、严重的自然灾害等重大应激事件,会给个体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儿童在面对重大生活事件时,由于心理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影响引发抑郁症。例如,经历父母离异的儿童,患抑郁症的风险明显增加。青少年时期如果遭遇校园暴力等应激事件,也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对于成年人来说,长期处于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突然面临失业等重大生活事件,也极易诱发抑郁症。不同性别在应对重大生活事件时的心理反应可能不同,女性相对更易沉浸在应激事件带来的负面情绪中,从而增加抑郁症发生风险。
长期慢性应激: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状态,如长期的家庭不和谐、长期的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等。这种长期的应激会持续影响个体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在儿童时期,如果长期生活在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环境中,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日后患抑郁症的可能性。青少年长期面临学业压力等慢性应激,也可能引发抑郁症。成年人长期处于职场的慢性竞争压力下,同样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缓解,就可能发展为抑郁症。
人格因素:
神经质人格:具有神经质人格特质的人往往情绪不稳定,更容易体验到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这类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刺激时,更容易出现过度的情绪反应,从而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儿童时期如果表现出神经质人格倾向,如过度敏感、情绪易波动等,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帮助其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青少年时期神经质人格特质明显的个体,在面对学业、社交等压力时,更易陷入抑郁情绪中。成年人中神经质人格者在应对生活挫折时,更容易发展为抑郁症。
低自尊人格:低自尊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较低,容易出现自我否定等消极认知。在面对生活事件时,更容易产生悲观的想法,从而增加抑郁症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阶段的低自尊人群,受到的影响有所不同。儿童时期低自尊可能与家庭教养方式等有关,如过度批评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儿童低自尊。青少年时期低自尊可能与同伴关系、学业评价等因素有关。成年人低自尊可能与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等因素有关,低自尊的成年人在面对工作中的挫折等情况时,更易引发抑郁症。
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
大脑海马体萎缩: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海马体体积往往会减小。海马体在学习、记忆和情绪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海马体萎缩会影响其正常功能,进而导致情绪调节障碍等问题,增加抑郁症的发生风险。在不同年龄阶段,海马体的发育和变化不同。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海马体尚在发育过程中,如果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更容易出现海马体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女性由于生理周期、孕期、产后等因素,海马体可能更容易受到影响出现萎缩等变化,从而增加抑郁症发生风险。
大脑前额叶皮质功能异常:前额叶皮质与情绪调控、决策等功能密切相关。抑郁症患者的前额叶皮质存在功能异常,如活动降低等情况。这会影响患者对情绪的调控能力,导致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抑郁症症状。不同生活方式下,前额叶皮质功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大脑血液循环和神经细胞功能,进而影响前额叶皮质功能,增加抑郁症发生风险。对于有脑部疾病病史的人群,如脑外伤等,更容易出现前额叶皮质功能异常,从而引发抑郁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