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抑郁症有躯体不适症状包括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等且与年龄生活方式有关、疲劳乏力影响日常活动且与病史有关、疼痛不适无明确器质性病变基础且与性别病史有关;消化系统症状有食欲改变包括减退和亢进且与年龄生活方式有关、消化功能紊乱影响营养吸收且与性别病史有关;心血管系统症状有心悸因自主神经受影响且与年龄病史有关、血压异常与多种因素有关且与性别生活方式有关。
一、躯体不适症状
(一)睡眠障碍
1.表现及影响
中度抑郁症患者常出现睡眠问题,可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以及早醒等。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在床上辗转反侧很长时间才能入睡,夜间容易被轻微的声响惊醒,并且比正常起床时间提前2小时以上醒来,且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长期的睡眠障碍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儿童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可能表现为夜间频繁哭闹、睡眠不安稳等情况,这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为睡眠是儿童身体生长激素分泌的重要时期,睡眠不足会干扰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
2.与年龄、生活方式的关系
老年人本身睡眠质量可能相对较差,若患有中度抑郁症,睡眠障碍会更加明显。而年轻人如果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再加上患有中度抑郁症,睡眠问题会更加突出。生活方式中缺乏规律的运动等也可能加重睡眠障碍的程度。
(二)疲劳乏力
1.表现及机制
患者会感觉全身疲惫,即使没有进行大量体力活动也会有持续的乏力感。这是因为抑郁症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能量代谢紊乱。例如,患者可能连简单的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等都觉得需要花费很大力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在儿童抑郁症患者中,疲劳乏力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不愿意参与原本喜欢的游戏等,这与儿童的正常活泼好动形成鲜明对比,家长可能会首先注意到孩子的这种异常表现。
2.与病史的关系
如果患者有慢性疾病病史,再合并中度抑郁症,疲劳乏力的症状可能会被慢性疾病本身的疲劳感所掩盖,也可能因为抑郁症的影响而使慢性疾病相关的疲劳感加重,需要仔细鉴别。
(三)疼痛不适
1.常见疼痛部位及特点
中度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身体疼痛,如头痛、背痛、四肢酸痛等。疼痛的特点往往是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基础,但患者却能明显感觉到疼痛。例如,头痛可能表现为双侧头部的胀痛或闷痛,疼痛程度一般不会过于剧烈,但会持续存在,影响患者的情绪和日常生活。对于女性抑郁症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相关的身体不适,如经期前后身体疼痛加重等情况,这与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受抑郁症影响有关。
2.与性别、病史的关系
女性由于生理结构和内分泌特点,在抑郁症合并身体疼痛时,可能更容易出现与月经等相关的疼痛变化。有过长期慢性疼痛病史的患者,再患上中度抑郁症,疼痛可能会因为抑郁情绪的影响而被放大,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疼痛和抑郁两方面的因素。
二、消化系统症状
(一)食欲改变
1.食欲减退
多数中度抑郁症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表现为对食物缺乏兴趣,食量明显减少。例如,原本喜欢的美食也不能引起患者的进食欲望,体重可能会在短期内明显下降。对于儿童抑郁症患者,食欲减退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问题。这是因为抑郁症影响了患者的神经递质调节,而神经递质与食欲调节密切相关,如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水平的改变会影响食欲。
2.食欲亢进
少数中度抑郁症患者会出现食欲亢进的情况,表现为过度进食,尤其是对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有强烈的渴望。这可能是患者通过进食来缓解抑郁情绪的一种方式,但长期的食欲亢进会导致体重增加等健康问题。食欲亢进的发生机制可能与抑郁症导致的神经内分泌失调有关,例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紊乱等。
3.与年龄、生活方式的关系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食欲改变对其健康影响较大,需要关注儿童的饮食情况,引导其合理进食。老年人如果患有中度抑郁症出现食欲改变,可能会因为营养摄入不足或过剩而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如营养不良或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等。生活方式中如果长期饮食不规律,再加上患有中度抑郁症,食欲改变会更加难以调整。
(二)消化功能紊乱
1.表现及影响
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痛、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例如,腹胀可能会持续存在,尤其是在进食后更加明显;腹痛没有明确的腹部脏器病变定位;便秘可能是由于胃肠蠕动减慢引起,腹泻则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有关。消化功能紊乱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加重身体的不适和抑郁情绪。对于患有中度抑郁症的孕妇,消化功能紊乱可能会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需要特别重视,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健康,还关系到胎儿的发育。
2.与性别、病史的关系
女性在孕期或更年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合并中度抑郁症出现消化功能紊乱时,需要考虑生理时期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以及抑郁症的双重作用。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再患上中度抑郁症,消化功能紊乱可能会使原有的胃肠道疾病症状加重,治疗时要兼顾抑郁症和胃肠道疾病的治疗。
三、心血管系统症状
(一)心悸
1.表现及机制
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慌,有时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心跳节律异常。这是因为抑郁症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心脏的生理功能改变。例如,在进行轻微活动时就可能出现心悸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耐力和心理状态。对于患有中度抑郁症的老年人,心悸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心脏本身的疾病,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来鉴别是心脏疾病还是抑郁症引起的心血管系统症状。
2.与年龄、病史的关系
老年人本身心血管系统功能有所衰退,合并中度抑郁症时,心悸等心血管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且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再患上中度抑郁症,心悸等症状可能会因为抑郁情绪的影响而加重,治疗时需要同时关注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的治疗,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不良影响。
(二)血压异常
1.表现及相关因素
部分中度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血压波动,如血压升高或降低。血压升高可能与抑郁症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有关;血压降低可能与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等因素有关。对于患有中度抑郁症的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可能会使血压更难控制,需要在控制血压的同时积极治疗抑郁症。女性抑郁症患者在更年期前后,血压异常可能会因为更年期和抑郁症的双重影响而更加复杂。
2.与性别、生活方式的关系
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内分泌变化,合并中度抑郁症时,血压异常的发生风险可能会增加。长期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再患上中度抑郁症,血压异常的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抑郁症来改善血压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