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需注意压迫止血,24小时内勿舔舐或吸吮创口,24小时后可轻轻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建议休息半天到一天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密切观察创口情况,2小时后可进食温凉细软食物,避免过热、辛辣刺激性及坚硬粗糙食物,儿童要保证营养摄入和多喝水,老年人饮食要易消化并注意钙补充。
一、拔牙后的注意事项
1.压迫止血
拔牙后医生会在拔牙创放置棉球或纱布,患者需咬紧,一般30-40分钟后可吐出。对于儿童,由于其配合度可能较差,家长需在旁协助,确保压迫止血效果良好,避免因过早吐出棉球导致出血不止。
2.创口护理
勿舔舐或吸吮:拔牙后24小时内口腔内不要用舌头舔舐拔牙创口,更不能吸吮,因为吸吮会使口腔内负压增加,破坏血凝块,导致创口出血或感染。例如,儿童好奇心强,可能会不自觉舔舐创口,家长要及时制止。
保持口腔清洁:拔牙24小时后可轻轻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但要注意避免剧烈漱口。可以使用温盐水漱口,每天3-4次,有助于清洁口腔,预防感染。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自身抵抗力相对较低,更要注重口腔清洁,降低感染风险。
3.休息与活动
休息:拔牙后建议休息半天到一天,避免过度劳累。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拔牙后更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促进创口愈合。
避免剧烈运动:拔牙后1-2天内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篮球等,防止血压升高,导致创口出血。年轻人体力较好,可能运动欲望较强,但要听从医生建议,避免因剧烈运动影响创口恢复。
4.观察创口情况
密切观察拔牙创口的出血情况和有无疼痛加剧、发热等症状。如果拔牙后创口持续出血,或出现剧烈疼痛、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对于儿童,家长要留意孩子的口腔情况和全身表现,如是否哭闹不止、体温是否异常等。
二、拔牙后的饮食
1.饮食时间
拔牙后2小时可进食,但应选择温凉、细软的食物。例如,可以吃温凉的米粥、软面条等。儿童拔牙后,由于咀嚼能力和吞咽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要注意食物的温度和质地,避免过热、过硬食物刺激创口。
2.食物选择
温凉食物:避免食用过热的食物,因为过热食物会使血管扩张,增加出血风险。可以选择冰淇淋等冷饮,一方面能起到局部降温止血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缓解拔牙后的疼痛。但儿童食用冷饮时要注意适量,避免因食用过多导致胃肠不适。
细软食物:拔牙后1-2天内应吃细软的食物,如鸡蛋羹、豆腐脑、软的熟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坚硬、粗糙的食物,如坚果、油炸食品、芹菜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创口,影响愈合。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饮食上更要注意,保持饮食清淡,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避免加重身体负担。
3.特殊人群饮食注意
儿童:儿童拔牙后除了遵循上述饮食原则外,还要保证营养的摄入,以促进创口愈合。可以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但要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确保易于消化。同时,要鼓励儿童多喝水,保持口腔湿润。
老年人:老年人拔牙后由于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饮食上要更加注重易消化。可以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流食或半流食,如蔬菜粥、鱼肉粥等,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老年人如果患有骨质疏松等疾病,要注意饮食中钙的补充,可多吃一些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