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手术术前需评估患者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并进行鼻内镜、鼻窦CT检查,成人多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麻醉儿童多全身麻醉,术中经鼻内镜切口暴露病变、处理病变,术后依年龄等进行一般护理、鼻腔护理并观察处理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需充分考虑患者因素确保手术效果与恢复。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其身体发育情况及对手术的耐受性,与成人相比,儿童的鼻腔、鼻窦解剖结构相对稚嫩,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对于老年患者,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情况,因为手术可能对心肺功能有一定影响。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因性别导致的特殊术前准备差异,但需结合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综合考量。
生活方式:若患者有吸烟习惯,需劝其术前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呼吸道黏膜功能,增加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要明确过敏原,避免围手术期接触过敏原引发过敏反应影响手术及术后恢复。
病史情况:有鼻部感染性疾病处于活动期的患者需先控制感染;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需在术前纠正凝血功能异常,以降低手术出血风险。
2.检查项目
进行鼻内镜检查,清晰观察鼻腔、鼻窦内病变情况,包括病变范围、程度等;行鼻窦CT检查,了解鼻窦骨质结构、病变累及范围等,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详细依据。
二、手术过程
1.麻醉方式选择
成人多采用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麻醉,儿童一般采用全身麻醉,以保证手术过程中患者安静不动,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手术操作步骤
切口与暴露:经鼻内镜进入鼻腔,使用相关器械扩大鼻窦开口,暴露病变鼻窦。例如,对于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的患者,要去除增生的鼻息肉组织,同时开放鼻窦窦口,恢复鼻窦的通气引流功能。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解剖结构,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如眼眶、颅内等部位。
病变处理:彻底清除鼻窦内的炎性病变组织,包括炎性黏膜、脓性分泌物等。对于伴有鼻窦骨质增生等情况的,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骨质修整,但要注意保留正常骨质结构。
三、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年龄因素:儿童术后需密切观察其呼吸情况,因为儿童气道相对狭窄,术后鼻腔肿胀等情况易导致气道梗阻。老年患者术后要注意生命体征监测,尤其是心肺功能的监测。
体位:患者术后可取半卧位,有利于鼻腔分泌物引流,减轻头部充血,降低术后头痛等不适。
2.鼻腔护理
定期进行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等进行鼻腔冲洗,清除鼻腔内的血痂、分泌物等,促进鼻腔黏膜恢复,一般术后24小时左右可开始进行鼻腔冲洗,但要注意冲洗压力不宜过高,避免损伤鼻腔黏膜。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冲洗方式和压力,确保安全。
3.并发症观察与处理
出血:密切观察患者鼻腔出血情况,若出现出血较多等情况,需及时进行处理。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老年患者,都要注意观察出血的量、颜色等。若为少量渗血,可采取局部压迫等措施;若出血较多,可能需要再次进镜进行止血处理。
感染:观察患者体温、鼻腔分泌物等情况,若出现体温升高、鼻腔分泌物异常增多且伴有异味等感染迹象,需及时应用抗生素等进行治疗。不同年龄患者对感染的反应可能不同,儿童患者感染后可能症状不典型,更需密切关注。
鼻窦炎手术是一个较为精细的过程,从术前准备到术中操作再到术后护理,都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不同因素,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顺利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