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流程包括术前评估,需评估全身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生活方式、特殊病史等)和局部情况(牙齿病变、松动度、牙根牙槽骨等);术前准备,包括器械准备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清洁口腔;拔牙操作,有麻醉、分离牙龈、挺松或拔除牙齿、拔除后处理;术后护理,患者要注意24小时内不刷牙漱口、饮食休息等,成年人创伤大可服抗生素,还需按时复诊检查牙槽窝愈合情况。
一、术前评估
1.全身情况评估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拔牙需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如乳牙滞留影响恒牙萌出时,要评估全身健康状况,有无贫血、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成年人则需考虑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若高血压患者血压需控制在180/100mmHg以下才可考虑拔牙;糖尿病患者血糖需控制在空腹血糖≤8.88mmol/L且无酮症酸中毒等情况。女性患者要考虑生理期,一般建议避开生理期拔牙,以免出血较多。
生活方式方面,吸烟者需提前告知医生,因为吸烟会影响拔牙创口愈合,建议拔牙前尽量减少吸烟量或戒烟一段时间;有长期饮酒史者,需评估肝脏功能等情况,因为饮酒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等。有特殊病史者,如心脏病史,需由心内科医生评估能否耐受拔牙操作。
2.局部情况评估
检查牙齿病变情况,如患牙是龋齿、牙髓炎还是根尖周炎等,了解牙齿松动度,通过X线片查看牙根情况、牙槽骨吸收程度等。例如,对于阻生智齿,需通过X线片明确智齿的生长方向、与邻牙及下颌神经管等重要结构的关系。
二、术前准备
1.器械准备
准备好拔牙所需的器械,如牙钳、牙挺、牙龈分离器等,确保器械消毒灭菌合格。
2.患者准备
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医生向患者详细说明拔牙的必要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患者需清洁口腔,一般建议拔牙前用漱口水漱口,以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
三、拔牙操作
1.麻醉
根据拔牙部位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常用局部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例如,拔除上颌前牙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拔除下颌智齿多采用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及颊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时要注意进针部位、角度和剂量,确保患者在无痛状态下进行拔牙操作。
2.分离牙龈
使用牙龈分离器将牙龈与牙颈部分离,目的是避免拔牙时牙龈撕裂,减少术后出血和感染风险。
3.挺松牙齿或拔除牙齿
对于稳固的牙齿,可使用牙挺将牙齿挺松,然后用牙钳将牙齿拔除。例如,拔除松动的乳牙时,可直接用牙钳拔除;而对于牢固的恒牙,需先用牙挺挺松后再用牙钳拔除。在拔牙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过度用力损伤周围组织。
4.拔除后处理
拔牙后要检查拔除的牙齿是否完整,如牙根有无折断等情况。若有出血,可采用压迫止血等方法,如放置棉球让患者咬紧,一般压迫30-40分钟左右。然后检查牙槽窝,如有残留的炎性肉芽组织等要清除干净,最后用纱布覆盖牙槽窝。
四、术后护理
1.患者注意事项
拔牙后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以免破坏血凝块导致出血。饮食方面要吃温凉、软的食物,避免食用过热、过硬或辛辣刺激性食物。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对于儿童患者,需告知家长密切观察儿童拔牙后的情况,如有无出血、疼痛等,若儿童出现哭闹不止、大量出血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复诊。
成年人若拔牙创伤较大,可根据情况遵医嘱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头孢类抗生素等,但需注意有无过敏史。
2.复诊
一般建议患者在拔牙后1周左右复诊,检查牙槽窝愈合情况,如有无感染、牙槽骨吸收等情况。对于复杂拔牙,如阻生智齿拔除,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复诊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