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包括大脑半球出血、脑干出血和小脑出血。大脑半球出血中壳核出血最常见,约占50%-60%,常累及内囊,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有关;丘脑出血约占20%,症状复杂;脑叶出血约占10%,常见原因有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等。脑干出血中脑桥出血约占10%,严重可危及生命,多由基底动脉脑桥支破裂引起;中脑出血相对少见,约占2%-4%;延髓出血极为罕见,约占1%以下,病情凶险。小脑出血约占10%,主要影响平衡等功能,病因多为高血压动脉硬化,中老年人有高血压病史者易发生。
一、大脑半球出血
1.壳核出血
壳核是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约占全部脑出血的50%-60%。壳核出血常累及内囊,主要是因为壳核与内囊紧密相邻。其发生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关系密切,高血压使供应壳核的豆纹动脉尤其是外侧支破裂出血。在年龄方面,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显著差异,但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进而增加壳核出血的可能性。
2.丘脑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20%左右。丘脑出血的症状相对较为复杂,因为丘脑是感觉传导的重要中继站。丘脑穿通动脉或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可导致丘脑出血。年龄上也是以中老年人多见,有高血压病史者易发生。其出血可能影响感觉、运动等多个神经系统功能,生活方式不良同样会通过影响血压而增加丘脑出血风险。
3.脑叶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10%。脑叶出血的常见原因有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等。不同脑叶出血表现有所不同,如额叶出血可能出现精神症状、偏瘫等;颞叶出血可能有癫痫发作、精神症状等;顶叶出血多有感觉障碍;枕叶出血主要表现为视野缺损等。在年龄上,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的脑叶出血多见于老年人,而脑血管畸形导致的脑叶出血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以年轻人相对多见。有脑血管畸形家族史的人群、患有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基础疾病(如老年人的一些代谢等问题)的人群风险较高。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等可能影响脑血管的稳定性,增加脑叶出血风险。
二、脑干出血
1.脑桥出血
脑桥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是较为严重的类型。脑桥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出血量大时可迅速危及生命。脑桥出血多由基底动脉脑桥支破裂引起。发病年龄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高血压病史者风险极高。高血压未良好控制是重要诱因,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会使血压波动,增加脑桥出血风险。
2.中脑出血
中脑出血相对少见,约占脑出血的2%-4%。中脑出血的病因多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畸形等。其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偏瘫等。年龄上无特定的严格限制,但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因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发生中脑出血,有血管畸形病史的人群风险也较高,不良生活方式同样可能影响血压等因素从而增加中脑出血风险。
3.延髓出血
延髓出血极为罕见,约占脑出血的1%以下。延髓出血的病因与脑桥出血类似,多为血管破裂出血。由于延髓是呼吸、循环等重要生命功能的关键部位,延髓出血病情往往十分凶险,预后较差。年龄方面,中老年人因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风险较高,有相关血管病变基础的人群风险增加,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等的影响也可能间接导致延髓出血风险上升。
三、小脑出血
1.小脑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10%。小脑出血主要影响平衡、协调等功能,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发病年龄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高血压病史者易发生。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会使供应小脑的血管破裂出血,生活方式中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加重高血压,从而增加小脑出血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