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需从日常护理、康复护理、营养护理、心理护理多方面进行护理。日常护理包括定时换体位防压疮及保持皮肤清洁;康复护理涵盖运动功能的被动与辅助主动运动、语言功能的发音等训练;营养护理要保证营养均衡且注意喂食安全;心理护理需给予关爱鼓励助患儿树立信心。
一、日常护理
1.体位护理
对于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应定时为其更换体位,一般2-3小时翻身一次,防止局部长期受压导致压疮。可使用软枕等辅助工具保持患儿肢体于功能位,例如上肢应保持外展、外旋,腕关节背伸;下肢保持髋关节外展、膝关节微屈等,这有助于预防关节挛缩畸形,因为患儿由于肌肉不自主运动,容易出现关节畸形,良好的体位摆放能最大程度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风险,尤其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正确体位护理对关节正常发育至关重要。
2.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擦拭身体,尤其是容易出汗的部位,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要注意观察皮肤状况,若发现皮肤有发红、破损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因为患儿活动受限,皮肤易受摩擦等因素影响出现问题,及时的皮肤护理能预防皮肤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儿童来说,皮肤感染可能会影响其整体健康,甚至导致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康复护理
1.运动功能康复
被动运动:由护理人员或家长帮助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活动关节,每个关节可活动5-10次,每天进行2-3次。通过被动运动可以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这对于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非常重要,因为其自身肌肉运动异常,若不进行被动运动,关节活动度会迅速下降。例如,缓慢地屈伸患儿的肘关节、膝关节等,运动要轻柔,避免造成损伤。
辅助主动运动:在患儿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引导其进行一些辅助主动运动,如让患儿尝试用手抓握玩具等。这有助于激发患儿的运动潜能,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对于儿童来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逐步建立运动意识,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逐渐发展出更自主的运动能力。
2.语言功能康复
对于伴有语言障碍的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护理人员可通过与患儿进行简单的交流,如发音练习、简单词汇的重复等。从简单的单音开始,逐渐过渡到词汇、短句等。例如,教患儿说“爸爸”“妈妈”等简单词汇,每天进行多次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以10-15分钟为宜,但要多次重复。这是因为语言功能的康复需要长期坚持,通过反复刺激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语言功能,对于儿童的语言发育和社交能力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能让患儿更好地与外界沟通交流。
三、营养护理
1.饮食安排
保证患儿营养均衡,根据患儿年龄提供合适的饮食。对于婴幼儿,要提供充足的母乳或适合其年龄段的配方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添加辅食,如富含蛋白质的蛋类、鱼类、肉类,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因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身体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例如蛋白质是身体组织修复和生长的重要物质,维生素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等。要注意避免患儿出现呛咳情况,对于有吞咽困难的患儿,喂食时要缓慢,必要时可选择特殊的喂食工具或调整喂食姿势,防止发生误吸等危险。
四、心理护理
1.心理关怀
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给予充分的关爱和鼓励。由于患儿可能存在运动、语言等方面的障碍,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和家长要多与患儿进行情感交流,通过拥抱、微笑等方式让患儿感受到关爱,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护理环境,帮助患儿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这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儿更好地配合康复护理等各项治疗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