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分期采用FIGO2009年手术-病理分期,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激素治疗等,不同人群如年轻女性、老年女性、有基础病史患者在治疗时有不同注意事项,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
一、子宫内膜癌分期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主要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手术-病理分期,:
Ⅰ期:癌局限于子宫体
ⅠA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ⅠB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Ⅱ期:癌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
Ⅲ期:局部和(或)区域扩散
ⅢA期:肿瘤累及浆膜层和(或)附件(直接蔓延或转移)。
ⅢB期:阴道和(或)宫旁受累。
ⅢC期: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其中ⅢC1为盆腔淋巴结转移,ⅢC2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伴盆腔淋巴结转移。
Ⅳ期:癌侵犯膀胱和(或)直肠黏膜,和(或)远处转移
ⅣA期:肿瘤侵犯膀胱和(或)直肠黏膜。
ⅣB期: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转移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二、子宫内膜癌治疗
(一)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患者(Ⅰ期、Ⅱ期):
年轻有生育要求的ⅠA期患者,若为高分化癌,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行全面分期手术,术后密切随访。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通常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同时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取样。
Ⅱ期患者需行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同时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取样。
对于晚期患者(Ⅲ期、Ⅳ期):手术目的主要是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尽可能切除所有可见的肿瘤病灶,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患者,术后可辅助其他治疗。
(二)放射治疗
术后辅助放疗: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等,术后需辅助放疗。对于Ⅰ期G3、Ⅱ期及以上的患者,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
术前放疗:对于局部晚期的患者,可考虑术前放疗,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
(三)化学治疗
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的姑息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紫杉醇、卡铂、多柔比星等,可采用联合化疗方案,如紫杉醇+卡铂方案等。对于复发患者,也可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进行治疗。
术后辅助化疗: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如存在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等,术后可辅助化疗,以减少复发风险。
(四)激素治疗
对于晚期或复发患者,若肿瘤受体阳性,可考虑激素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孕激素类药物,如甲羟孕酮、甲地孕酮等。激素治疗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肿瘤细胞的孕激素受体结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
年轻女性: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谨慎权衡,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需密切监测,因为妊娠可能会对疾病的预后产生影响,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老年女性: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选择对患者身体耐受性较好的治疗方案。例如,在放疗或化疗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放疗或化疗时,要注意药物等治疗措施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如化疗药物可能导致心脏毒性等。对于有内分泌疾病病史的患者,在使用激素治疗时,要密切监测内分泌指标,根据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和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合并疾病等因素,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