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早期有全身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及轻微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中期出现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加重、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前囟饱满及意识障碍等);晚期有脑实质损害症状(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等)、颅神经损害症状(面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等)及严重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形成等表现。
一、早期症状
1.全身症状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多较隐匿。患者可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3-38℃左右,可持续数周,同时伴有盗汗,尤其是夜间睡眠时明显,还可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这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全身代谢改变,出现能量消耗增加等情况,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哭闹不安等,与成人的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有所不同,儿童由于自身表达能力有限,更多以非特异性的精神状态改变为主要表现。
2.神经系统症状
可有轻微的头痛,疼痛程度较轻,多为间歇性,部位不固定,可能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累及脑膜,引起脑膜轻度刺激所致。对于婴幼儿,可能表现为烦躁、易激惹等,因为其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颅内轻微的刺激反应更为敏感。
二、中期症状
1.脑膜刺激征
颈项强直较为常见,患者低头时下颌不能贴近胸部,这是由于炎症刺激脊髓神经根,导致颈部肌肉反射性痉挛引起的。克氏征阳性,即患者仰卧,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伸展小腿,因屈肌痉挛而伸膝受限,小于135°;布氏征阳性,患者仰卧,前屈其颈部时发生双侧髋、膝关节屈曲。这些脑膜刺激征是结核性脑膜炎较具特征性的表现,与炎症导致脑膜及神经根受刺激有关,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相似,但儿童由于颈部肌肉力量相对较弱,颈项强直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脑膜刺激征的其他表现可能更易引出。
2.颅内压增高表现
头痛加重,呈持续性剧烈头痛,可伴有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有关。患者还可出现视乳头水肿,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边界模糊、静脉扩张等,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导致眼底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前囟饱满、张力增高,因为儿童前囟未闭,颅内压增高时可通过前囟的膨出得到一定缓冲,而成人则主要表现为眼底视乳头水肿等。同时,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等,随着病情进展,意识障碍可逐渐加重,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不同年龄患者意识障碍的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可能从原本的精神萎靡逐渐发展为昏迷等更严重的意识改变。
三、晚期症状
1.脑实质损害症状
可出现癫痫发作,由于结核性脑膜炎导致脑实质受损,脑组织异常放电引起。部分患者可出现肢体瘫痪,多为偏瘫,是因为炎症累及脑部运动神经传导通路或相应的脑组织,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对于儿童患者,可能影响其运动发育,如原本能坐、站、走的儿童可能出现运动功能倒退等情况。
2.颅神经损害症状
常见的有面神经麻痹,表现为口角歪斜、闭眼不全等;动眼神经麻痹可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瞳孔改变等。这些颅神经损害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累及颅神经,导致神经受损引起的,不同年龄患者颅神经损害的表现基本相似,但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若出现颅神经损害,可能对其未来的面部表情、眼部功能等产生长期影响。
3.严重颅内压增高及脑疝形成
患者颅内压极度增高,可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昏迷加深等表现,最终可导致脑疝形成,如颞叶钩回疝,表现为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肢体瘫痪等;枕骨大孔疝可出现呼吸骤停等危急情况。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颅骨的弹性等因素,脑疝发生时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总体都是病情危重的表现,需要紧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