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耳聋是听觉感知中对特定声音有差异的现象,其产生与耳部结构(外耳病变致特定频率传入受阻、中耳病变影响频率传导、内耳病变如毛细胞受损或梅尼埃病致频率感知异常)及中枢神经系统因素(中枢病变干扰声音整合处理或频率感知)相关,儿童期耳部感染未治等可致,成年后职业噪音、年龄致不同选择性耳聋表现,特殊病史人群如耳毒性药物使用史者有风险、自身免疫性内耳病患者有相应表现。
一、定义阐释
选择性耳聋是指个体在听觉感知过程中,呈现出对特定频率、类型或来源的声音能够听到,而对其他特定频率、类型或来源的声音出现听力减退或无法感知的现象。从解剖生理角度分析,听觉系统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及中枢听觉通路。外耳的耳廓、外耳道负责收集声音,中耳的鼓膜、听小骨传递声音,内耳的耳蜗将声音转换为神经信号,中枢听觉通路则对神经信号进行处理和整合。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病变或功能异常时,都可能导致选择性耳聋。例如,内耳毛细胞受损可能影响特定频率声音的感知,而中枢听觉通路的病变可能干扰对不同声音类型的区分处理。
二、产生机制相关因素
(一)耳部结构因素
1.外耳病变:外耳道耵聍栓塞可能阻塞特定频率声音的传入通道,导致患者对该频率范围的声音出现选择性听力下降。例如,较大的耵聍块完全堵塞外耳道,会阻碍中低频或高频声音的正常传入。
2.中耳病变:中耳炎导致的鼓膜穿孔、听小骨粘连等情况,可能影响不同频率声音的传导效率。比如,听小骨粘连可能主要影响特定频率声音的振动传递,从而造成对该频率声音的选择性听力障碍。
3.内耳病变:内耳的感音结构如毛细胞受损具有频率选择性,某些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损伤耳蜗中对特定频率敏感的毛细胞,进而引发针对该频率范围的选择性耳聋;梅尼埃病患者可能因内淋巴循环障碍,出现对特定频率声音感知异常的选择性耳聋表现。
(二)中枢神经系统因素
中枢听觉通路的病变或功能异常也可导致选择性耳聋。例如,脑干部位的病变可能影响对不同声音类型的整合处理,使患者能够听到声音,但无法准确区分不同类型声音的意义,表现为对特定类型声音的选择性听力异常;大脑皮层听觉区的局部病变可能干扰对特定频率声音的感知和识别,造成选择性耳聋现象。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相关情况
(一)儿童群体
儿童时期如果发生耳部感染未及时治疗,可能影响听力发育,出现选择性耳聋。比如,反复的中耳炎可能导致中耳传音结构受损,影响特定频率声音的传导,进而影响儿童对语言中不同频率语音成分的感知,造成言语理解方面的选择性听力问题。同时,儿童期中枢听觉系统仍在发育中,中枢病变引发的选择性耳聋可能表现为对某些频率声音的分辨困难,且由于语言发育阶段,可能影响其语言学习和交流能力。
(二)成年群体
成年后长期暴露于职业性噪音环境(如工厂工人长期处于高分贝噪音环境),会导致内耳毛细胞损伤,出现针对噪音频率范围的选择性耳聋。此外,随着年龄增长,内耳结构逐渐退行性变,老年人可能出现高频选择性耳聋,表现为能听到低频声音交流,但难以听清高频的女性、儿童声音等。不同性别在耳部疾病的易感性上虽无绝对差异,但在一些特定疾病如突发性耳聋的发生概率上可能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在疾病导致的选择性耳聋表现上,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三)特殊病史人群
有耳毒性药物使用史的人群,如曾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感染的患者,存在发生选择性耳聋的风险,且药物导致的内耳毛细胞损伤具有频率选择性,需密切关注听力变化。患有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患者,免疫系统攻击内耳组织,可能出现多频率的选择性听力下降,病情发展可能影响不同频率声音的感知,需要进行免疫相关检查和听力监测来明确具体的选择性耳聋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