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医学上称甲真菌病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引起,治疗有外用药物、系统药物、手术拔甲,不同人群如儿童、女性、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用药谨慎且要注意卫生,女性关注美观和特殊时期,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老年人要综合考虑整体健康状况。
一、灰指甲的病因
灰指甲医学上称为甲真菌病,主要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霉菌)引起。
皮肤癣菌感染:皮肤癣菌是引起灰指甲的常见病原体,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这些真菌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当指甲周围皮肤有破损,或者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如经常穿不透气的鞋子、手足多汗等)时,皮肤癣菌容易侵入指甲,导致指甲感染。例如,一些从事厨师、洗衣工、浴室工作人员等职业的人群,由于工作环境潮湿,患灰指甲的风险相对较高。
酵母菌感染:常见的有白念珠菌等。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发生酵母菌感染引发灰指甲,比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酵母菌更易侵犯指甲。此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也可能因免疫功能受抑制而增加酵母菌感染指甲的几率。
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感染:一些环境中的特殊真菌也可引起指甲感染,虽然相对少见,但同样会导致指甲的结构和颜色等发生改变。
二、灰指甲的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对于病情较轻、单个指甲受累的患者,可以考虑外用抗真菌药物。如30%冰醋酸溶液,它可以通过改变真菌细胞内的pH值,抑制真菌生长。使用时需要注意涂抹范围要超出病甲周围皮肤,坚持每天涂抹,但该药有一定刺激性,使用时需避免接触正常皮肤。还有阿莫罗芬搽剂,它是一种局部外用的抗真菌药,能渗入甲板并在其中保持较高浓度,每周使用1-2次即可,但价格相对较高。
系统药物治疗:当灰指甲病情较重、多个指甲受累时,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它采用冲击疗法,即服用一周,停药三周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要2-3个疗程。但口服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肝毒性风险,在用药前需要检查肝功能,用药过程中也要定期监测肝功能。还有特比萘芬,它可以每日口服一次,连续服用12-16周,其肝毒性相对伊曲康唑较低,但也需要关注肝功能情况。
手术拔甲:对于病情非常严重,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拔甲。但手术拔甲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而且术后容易复发,现在已经较少采用,多作为其他治疗无效时的选择。
三、不同人群灰指甲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灰指甲相对较少见,若儿童患病,由于其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格外谨慎。一般优先考虑外用药物,且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避免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口服抗真菌药物。同时,要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保持手足清洁干燥,穿合适透气的鞋子,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女性:女性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除了考虑治疗效果外,可能还会关注美观问题。外用药物相对更受一些女性患者青睐,但要注意按时用药,坚持治疗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另外,女性在经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抵抗力可能会有所下降,要更加注意保持指甲周围皮肤的健康,预防灰指甲复发。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差,灰指甲容易反复发作且病情可能较重。这类患者在治疗灰指甲时,除了积极进行抗真菌治疗外,一定要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同时减少灰指甲的复发几率。
老年人:老年人患灰指甲时,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如果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要充分评估肝肾功能等情况,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有所减退,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增加。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