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多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等多种因素引发,症状有鼻塞、流涕等,体征为鼻黏膜慢性充血肿胀等,通过病史等诊断,按病因病情选治方法,及时除因规范治多数可控但易反复;过敏性鼻炎因接触过敏原致Ⅰ型变态反应,有遗传易感性,症状有阵发性喷嚏等,体征是鼻黏膜苍白水肿等,通过病史等诊断,需避过敏原,用药物等治,避接触并规范治症状可控但易复发,儿童部分有自愈倾向部分持续至成年。
一、病因方面
慢性鼻炎:多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转化而来,鼻腔局部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鼻腔用药不当(长期滥用鼻减充血剂)、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长期吸入刺激性物质(如粉尘、化学气体等)、全身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营养不良等)等因素也可引发。不同年龄人群病因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与腺样体肥大等相关,成年人则可能与职业暴露等因素关系更密切。
过敏性鼻炎:主要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发生的Ⅰ型变态反应,常见过敏原包括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食物性过敏原(如鱼虾、坚果、牛奶等)。具有一定遗传易感性,有过敏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不同年龄阶段接触的过敏原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对室内尘螨、宠物皮屑等更敏感,花粉季节时青少年可能易受花粉影响。
二、症状方面
慢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鼻塞,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间歇性鼻塞一般白天、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加重;持续性鼻塞则轻重不等。鼻涕多为黏液性或黏脓性,可伴有嗅觉减退、头痛、头昏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可能有一定特点,儿童慢性鼻炎可能影响呼吸,导致睡眠时张口呼吸,长期可能影响面部发育。
过敏性鼻炎: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症状具有季节性或常年性发作的特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多在特定花粉季节发作,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则常年反复发作。部分患者还可伴有眼痒、流泪、咽喉痒等症状。儿童过敏性鼻炎除鼻部症状外,可能因鼻痒而出现揉鼻、挖鼻等动作,还可能因鼻塞影响睡眠,导致夜间睡眠不安稳。
三、体征方面
慢性鼻炎:检查可见鼻黏膜慢性充血、肿胀或肥厚,下鼻甲黏膜肥厚,对血管收缩剂反应较差。如为慢性单纯性鼻炎,下鼻甲黏膜肿胀,表面光滑,触之柔软,探针轻压可出现凹陷,移去探针后凹陷很快恢复;如为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黏膜肥厚,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椹样,探针轻压无凹陷或凹陷不易恢复。
过敏性鼻炎: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下鼻甲尤为明显,鼻腔内有大量清水样分泌物,发作期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四、诊断方面
慢性鼻炎:主要根据病史(如急性鼻炎反复发作史等)、症状(鼻塞、流涕等)及鼻内镜检查等进行诊断,鼻内镜下可见鼻黏膜慢性炎症表现。
过敏性鼻炎:除详细询问病史(过敏史等)、症状外,可进行变应原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以明确过敏原,从而进行针对性防治。
五、治疗方面
慢性鼻炎:治疗需根据病因及病情程度选择合适方法,如治疗局部解剖结构异常可考虑手术矫正,避免长期滥用鼻减充血剂,积极治疗全身慢性疾病等。对于鼻黏膜炎症,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减轻炎症,但需注意药物使用的疗程等;也可采用鼻腔冲洗等物理治疗方法。
过敏性鼻炎:首先应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是防治过敏性鼻炎的重要措施。药物治疗方面,常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还可使用肥大细胞稳定剂等。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等。不同年龄患者在治疗药物选择上需谨慎,儿童应尽量选择相对安全、局部作用为主的药物。
六、预后方面
慢性鼻炎:如果能及时去除病因,规范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可得到控制,但部分患者可能病情容易反复。
过敏性鼻炎:避免接触过敏原并规范治疗后,症状可得到较好控制,但容易复发,尤其是在接触过敏原时。不同年龄患者预后可能因个体差异及过敏原控制情况等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免疫系统等的变化,部分可能有自愈倾向,但也有部分会持续到成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