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褥疮需从伤口评估与清洁、减压与体位调整、局部治疗与护理、感染的预防与处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处理。评估伤口情况后用生理盐水等清洁,定期翻身并使用减压设备,依褥疮阶段选合适敷料且保证营养支持,保持病房清洁防感染,感染时遵医嘱用药,儿童患者轻柔处理并保营养,老年患者重减压和营养,长期卧床患者需各方配合定期评估调整方案。
一、伤口评估与清洁
1.评估伤口情况:首先要观察褥疮的严重程度,包括创面的大小、深度、是否有感染等情况。如果是轻度褥疮,创面可能只是皮肤发红;中度褥疮可能会有水疱、浅表溃疡;重度褥疮则可能涉及深部组织,甚至骨骼等。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褥疮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2.清洁伤口:使用生理盐水轻柔地清洁伤口,去除伤口表面的污垢、坏死组织等。生理盐水清洁可以避免对伤口造成进一步的刺激,而且能够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有利于伤口愈合。如果有感染迹象,可能需要使用含有抗菌成分的清洗液,但要确保选择合适的、经过临床验证的清洗液。
二、减压与体位调整
1.定期翻身: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定时翻身是预防和处理褥疮的重要措施。一般每1-2小时翻身一次,变换体位可以减轻身体某一部位长期受压。例如,对于不能自主翻身的患者,可以使用翻身垫等辅助工具,将身体抬起,更换体位。不同年龄的患者翻身频率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儿童皮肤相对娇嫩,翻身更要轻柔且频率可能相对成人更频繁一些,以避免皮肤损伤加重。
2.使用减压设备:可以使用气垫床、减压床垫等设备。气垫床通过交替充气和放气,使身体受压部位不断变化,减少局部压力;减压床垫则有特殊的结构设计,能够分散身体重量,降低褥疮发生和加重的风险。对于老年人,由于皮肤弹性下降等因素,更需要良好的减压设备来保护皮肤;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适合儿童体型的减压设备,确保舒适性和有效性。
三、局部治疗与护理
1.创面敷料的选择:根据褥疮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果是轻度褥疮,表皮完整只是发红,可以使用具有保湿、促进血液循环作用的敷料;对于有小水疱的中度褥疮,可以使用无菌的水胶体敷料等,水胶体敷料能够吸收渗出液,形成湿性环境,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如果是感染性褥疮,可能需要使用含有抗菌成分的敷料,如银离子敷料等,银离子敷料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生长,促进感染创面的愈合。
2.营养支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对于褥疮的愈合非常重要。患者需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是伤口修复的重要原料,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营养需求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钙、锌等营养元素;老年人可能存在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等问题,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可以通过口服营养补充剂来满足营养需求。
四、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1.预防感染: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定期消毒病房。医护人员在进行伤口处理等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对于长期卧床且容易发生褥疮的患者,要注意观察伤口周围皮肤情况,如有无红肿、发热等感染迹象。
2.感染处理:如果发现褥疮有感染,如出现脓性分泌物、伤口周围红肿热痛加剧等情况,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进行治疗,但抗生素的使用要基于临床感染的证据,由专业医生判断。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要更加谨慎,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并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老年人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皮肤薄嫩,在处理褥疮时要特别轻柔。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皮肤变化,及时发现褥疮并进行处理。同时,要确保儿童的营养摄入,以促进皮肤的修复和整体健康。
2.老年患者:老年人皮肤老化,弹性差,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更容易发生褥疮且愈合较慢。要更加注重减压措施的实施,如选择合适的减压床垫等,并且在营养支持方面要更加关注其消化吸收能力,必要时进行营养评估和干预。
3.长期卧床患者: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长期卧床患者,都需要家属和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做好皮肤护理、体位调整等工作,定期评估褥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