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嘴角即口角炎,病因包括感染性、营养不良性、接触性和创伤性四种,需针对病因处理:感染性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营养不良性补充维生素B族或微量元素;接触性停用过敏原并局部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创伤性注意局部护理。处理方法还包括局部清洁、饮食与生活习惯调整。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孕妇哺乳期女性、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需注意相应事项。若烂嘴角持续超2周未缓解或出现症状加重、渗出物异常、疼痛剧烈、有基础病史等情况需立即就医。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口腔卫生、避免长期用含激素口腔药膏、均衡饮食、寒冷干燥时用润唇膏。烂嘴角需针对性处理,特殊人群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
一、烂嘴角(口角炎)的常见病因及类型
烂嘴角在医学上称为口角炎,主要表现为口角区域皮肤或黏膜的红肿、疼痛、皲裂甚至渗液。其病因可分为以下类型,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处理:
1.感染性口角炎
病因:由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常见于免疫力低下、口腔卫生不良或长期佩戴义齿者。
表现:口角区域出现白色或黄色渗出物,皲裂处可能伴随疼痛或瘙痒。
2.营养不良性口角炎
病因:维生素B?(核黄素)、维生素B?、维生素B??或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常见于长期饮食不均衡、素食主义者或消化吸收障碍患者。
表现:口角对称性皲裂,可能伴随舌炎、唇炎等其他黏膜病变。
3.接触性口角炎
病因:由过敏原(如牙膏、口红成分)或物理刺激(如舔唇、咬唇习惯)引起,多见于过敏体质或不良口腔习惯者。
表现:口角区域红肿、瘙痒,接触过敏原后症状加重。
4.创伤性口角炎
病因:外伤(如牙齿咬合异常、口角撕裂)或医源性损伤(如拔牙术后)导致,常见于儿童或牙齿排列不齐者。
二、烂嘴角的处理方法
针对不同病因,需采取以下措施:
1.局部护理与清洁
保持口角区域干燥,避免舔唇或咬唇,减少唾液对伤口的刺激。
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温和的抗菌漱口液(如含氯己定成分)清洁口角,减少感染风险。
儿童需家长监督,避免其抓挠或撕扯口角痂皮。
2.药物治疗
感染性口角炎:可局部使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或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乳膏),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
营养不良性口角炎:需补充维生素B族(如复合维生素B片)或微量元素(如铁剂、锌剂),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接触性口角炎:需停用可疑过敏原,局部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症状,但需避免长期使用。
3.饮食与生活习惯调整
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蛋类、绿叶蔬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儿童需纠正吮指、咬唇等不良习惯,老年人需定期检查义齿适配性。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与青少年
儿童烂嘴角可能与挑食、维生素缺乏或不良习惯(如舔唇)有关,需家长监督饮食均衡,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清洁剂。
青少年需注意口腔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唇膏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2.孕妇与哺乳期女性
孕期或哺乳期女性出现烂嘴角,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避免自行用药影响胎儿或婴儿健康。
营养不良性口角炎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需定期产检并监测营养指标。
3.老年人
老年人烂嘴角可能与义齿不适、唾液分泌减少或免疫力下降有关,需定期调整义齿,保持口腔湿润。
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避免感染加重。
4.免疫功能低下者
如艾滋病、肿瘤化疗患者,烂嘴角可能为严重感染的早期表现,需及时就医并排查全身性疾病。
四、何时需就医?
若烂嘴角持续超过2周未缓解,或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就诊:
1.口角区域肿胀加重,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
2.渗出物呈脓性或血性,或伴有异味。
3.疼痛剧烈,影响进食或说话。
4.既往有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病史。
五、预防措施
1.保持口腔卫生,每日刷牙2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
2.避免长期使用含激素的口腔药膏,防止继发感染。
3.均衡饮食,避免单一食物摄入过多,尤其是儿童需纠正偏食习惯。
4.寒冷季节或干燥环境中,可使用无香料的润唇膏保护口角黏膜。
烂嘴角虽为常见小病,但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处理,避免自行用药导致病情延误。特殊人群需加强监护,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