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主要症状有眩晕感,其表现形式多样且不同病因持续时间有差异;有平衡失调,包括行走站立不稳及协调功能障碍;有眼球震颤,表现为眼球不自主节律性摆动且对鉴别病因有意义;有恶心呕吐,由前庭-自主神经反射引起且不同病因严重程度不同;有听力障碍,部分患者伴听力下降且不同疾病听力下降特点不同,儿童期出现考虑先天性内耳畸形等,老年人出现与感音神经性聋等相关,长期暴露高分贝环境人群易发生。
眩晕感
表现形式:是眩晕症最突出的症状,患者会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晃动、浮沉等。例如外周性眩晕中的梅尼埃病,患者常突发剧烈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多为数小时至数天。中枢性眩晕如脑梗死时,也可出现类似但程度可能有差异的眩晕感。从年龄角度看,老年人发生中枢性眩晕的概率相对较高,可能与脑血管病变等因素相关;儿童出现眩晕相对较少见,若发生需警惕先天性发育异常等情况。
持续时间差异:不同病因导致的眩晕持续时间不同。外周性眩晕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引起的眩晕多在数秒至数十秒,通常不超过1分钟;而梅尼埃病的眩晕持续时间较长,可数小时至数天。中枢性眩晕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引起的眩晕,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平衡失调
行走或站立不稳:患者会出现行走时步态蹒跚,左右摇晃,难以保持平稳的姿势。例如在行走过程中需要频繁调整身体姿势来维持平衡,严重时可能无法独立行走,需要他人搀扶或借助辅助器具。对于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出现平衡失调的情况,因为其本体感觉和前庭功能的协调性可能较差。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平衡系统也会有所下降,所以更容易因眩晕导致平衡失调而发生跌倒等意外,需要特别注意防护。
协调功能障碍:除了行走站立不稳,还可能出现肢体协调动作变差,比如用手指指鼻时不准确,动作笨拙。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眩晕往往更容易伴随较明显的协调功能障碍,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对肢体协调运动的调控作用受到影响。
眼球震颤
表现:是指眼球不自主地有节律性摆动。医生通过眼底镜等检查可观察到。外周性眩晕如前庭神经元炎时,眼球震颤多为水平性或水平旋转性;中枢性眩晕如脑干梗死时,眼球震颤的方向和特点可能更为复杂多样。从性别角度看,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不同病因导致的眼球震颤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生率可能因基础疾病的性别分布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对于儿童患者,眼球震颤的观察对于判断眩晕的病因有重要意义,比如先天性前庭发育异常的儿童可能会有特殊类型的眼球震颤表现。
临床意义:眼球震颤的方向、频率等特征有助于鉴别眩晕的病因是外周性还是中枢性。外周性眩晕引起的眼球震颤通常有一定的疲劳性,即反复刺激后眼球震颤会减弱;中枢性眩晕引起的眼球震颤一般疲劳性不明显。
恶心呕吐
发生机制:眩晕刺激了内耳的前庭感受器,通过前庭-自主神经反射引起胃肠道反应,导致恶心呕吐。很多眩晕患者都会伴随恶心呕吐症状,比如梅尼埃病发作时,除了眩晕,往往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甚至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表现。在年龄方面,儿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可能更容易导致脱水等情况,需要密切关注补液等情况;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恶心呕吐后可能恢复较慢,需要注意营养支持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生活方式方面,本身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在发生眩晕时,恶心呕吐可能会更明显,因为其胃肠道基础状态较差。
严重程度差异:不同病因引起的眩晕伴发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不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引起的恶心呕吐相对较轻,而梅尼埃病发作时恶心呕吐可能较为剧烈。
听力障碍
表现形式:部分眩晕症患者会伴有听力下降,比如梅尼埃病,早期可能是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随着病情进展,听力下降可能逐渐加重且不易恢复。还有听神经瘤引起的眩晕,往往会伴随进行性听力减退。从年龄来看,儿童期出现听力障碍伴眩晕要考虑先天性内耳畸形等情况;老年人出现则可能与感音神经性聋、脑血管病变影响听觉中枢等因素相关。生活方式中,长期暴露在高分贝环境中的人群,如职业性噪声接触者,更容易发生听力相关的眩晕问题,因为噪声会损伤内耳结构,影响听力和前庭功能。
听力下降特点:不同疾病导致的听力下降特点不同。梅尼埃病的听力下降多为低频下降为主,而听神经瘤引起的听力下降多为高频下降,且往往是单侧进行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