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分局部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有牙菌斑牙结石堆积致牙龈炎症出血、牙龈炎牙龈红肿易出血、牙周炎更严重伴多种症状出血、牙龈外伤致出血、不良修复体刺激致炎症出血;全身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致凝血异常出血、内分泌紊乱如青春期龈炎、妊娠期龈炎因激素变化致出血、其他全身疾病如糖尿病致口腔细菌滋生炎症出血、肝脏疾病致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出血、药物因素致牙龈增生出血。
一、局部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
(一)牙菌斑、牙结石堆积
牙菌斑是不断沉积在牙齿表面的细菌群落,牙结石则是牙菌斑钙化后形成的硬物。它们会持续刺激牙龈,引发牙龈炎症,使得牙龈变得脆弱易出血。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漱口的人群,牙菌斑和牙结石更容易堆积,进而增加牙龈出血的风险。儿童若口腔清洁不到位,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儿童往往刷牙不够彻底,食物残渣易残留形成菌斑和结石刺激牙龈。
(二)牙龈炎
牙龈炎主要是由于牙龈组织受到细菌感染等因素引发的炎症。牙龈会出现红肿、易出血的症状,在刷牙、咬硬物或吸吮时容易出血。青少年由于青春期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更容易患牙龈炎导致牙龈出血;女性在生理期时,激素水平波动也可能加重牙龈炎相关的牙龈出血情况。
(三)牙周炎
牙周炎是比牙龈炎更严重的牙周组织疾病,除了牙龈出血外,还会伴有牙龈红肿、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症状。牙周炎的发生与牙菌斑、牙结石、不良修复体等多种因素有关。中老年人是牙周炎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逐渐出现退变,抗病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牙周炎的困扰而导致牙龈出血。
(四)牙龈外伤
刷牙用力过猛、使用过硬的牙刷、食物嵌塞刺伤牙龈、不恰当的牙科操作等都可能导致牙龈外伤,引起出血。比如儿童在玩耍时不小心碰撞到牙齿导致牙龈受伤出血;老年人佩戴不合适的假牙,长期摩擦牙龈也可能造成外伤出血。
(五)不良修复体刺激
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不断摩擦牙龈,引起牙龈炎症和出血。一些老年人安装假牙后,如果没有定期检查和调整,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影响牙龈健康导致出血。
二、全身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
(一)血液系统疾病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凝血时间延长。例如某些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可能影响血小板的生成或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进而引发牙龈出血。儿童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牙龈出血可能是较为常见的表现之一,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血液检查明确诊断。
2.白血病: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影响正常血细胞的生成,包括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牙龈出血,同时还可能伴有发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其他症状。青少年和儿童也可能患上白血病并出现牙龈出血情况,需要通过骨髓穿刺等检查来确诊。
(二)内分泌紊乱
1.青春期龈炎:青春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发生炎症导致牙龈出血。这是因为青春期激素水平波动使得牙龈组织对菌斑等局部刺激物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出现牙龈红肿、易出血等症状。
2.妊娠期龈炎:女性妊娠期时,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加重,易患牙龈炎,出现牙龈出血。一般在妊娠前就存在牙龈炎症的女性,妊娠期牙龈出血情况可能更严重。
(三)其他全身疾病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身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细菌更容易滋生,容易引发牙龈炎症,导致牙龈出血。同时,高血糖环境也不利于牙龈组织的修复,会加重牙龈出血的状况。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可能因为血糖代谢异常而出现牙龈出血问题,需要控制血糖并进行口腔局部的治疗来改善牙龈出血情况。
2.肝脏疾病:严重的肝脏疾病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例如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减退,就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现象,同时还可能伴有黄疸、腹水等其他肝脏疾病相关表现。
(四)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牙龈增生、出血。例如服用抗癫痫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可能出现牙龈纤维增生、肿胀,容易出血。一些老年人如果长期服用这类药物,需要注意观察牙龈情况,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若出现牙龈出血等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