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卵巢囊肿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体囊肿常见随妊娠进展可自行消退对怀孕影响小,病理性囊肿一般不消退且早孕期有扭转风险中晚期影响胎位等,不同孕期监测及处理原则不同,高龄孕妇和有既往卵巢囊肿病史孕妇怀孕合并卵巢囊肿有不同风险及处理建议需密切监测并个性化制定方案。
一、怀孕后卵巢囊肿的类型及对怀孕的一般影响
(一)生理性卵巢囊肿
1.常见类型及发生机制:怀孕早期较常见的是黄体囊肿,是由于妊娠后黄体持续存在发育形成,一般直径多在3-5厘米左右。这是一种生理性的变化,是怀孕后激素变化导致的,随着妊娠进展,部分可自行消退。
2.对怀孕的影响:通常对怀孕影响较小,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症状,多数孕妇可以顺利度过孕期,不需要特殊处理,定期产检观察囊肿变化即可。
(二)病理性卵巢囊肿
1.常见类型及特点:如卵巢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等,这类囊肿一般不会随妊娠而自行消退,而且可能会随着孕周增加而有变化。例如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多为单房,壁薄,囊内为清亮浆液;黏液性囊腺瘤多为多房,囊内为黏液样物质。
2.对怀孕的影响:
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囊肿增大,可能会有下腹部不适感。如果囊肿较大,在怀孕早期可能会因为子宫增大,导致囊肿位置改变,有发生扭转的风险,一旦发生卵巢囊肿扭转,会引起剧烈腹痛,需要紧急处理。
中晚期:较大的病理性卵巢囊肿可能会占据盆腔空间,影响胎儿的胎位等情况,增加剖宫产的几率;在分娩过程中,如果囊肿较大,还可能阻碍胎儿娩出,导致难产等情况。
二、不同孕期卵巢囊肿的监测及处理原则
(一)早孕期
1.监测方法:通过超声检查来监测卵巢囊肿的大小、形态等变化。一般在怀孕6-8周左右进行首次超声检查,了解是否存在卵巢囊肿以及囊肿的基本情况。
2.处理原则:对于生理性黄体囊肿,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囊肿是否消退。如果是病理性囊肿,需要根据囊肿的大小、性质等综合判断。如果囊肿较小,没有明显症状,可继续观察,每2-4周复查超声;如果囊肿较大,有发生扭转等风险的可能,可能需要在早孕期进行手术评估,但手术需要非常谨慎,因为早孕期手术容易引起流产等并发症。
(二)中孕期
1.监测方法:继续通过超声监测卵巢囊肿的大小变化,一般每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观察囊肿有无增大、内部结构有无改变等情况。
2.处理原则:如果囊肿没有明显增大,孕妇也没有不适症状,可以继续观察,等待分娩后再处理囊肿。如果囊肿持续增大,或者出现腹痛等异常情况,需要进一步评估,考虑是否需要手术干预。由于中孕期子宫相对稳定一些,手术引起流产的风险较早孕期低,但仍需要谨慎操作。
(三)晚孕期
1.监测方法:临近分娩时再次进行超声检查,了解卵巢囊肿与胎儿、产道等的关系。
2.处理原则:如果囊肿较大,估计在分娩时会影响胎儿娩出或者导致产程异常,可能会建议剖宫产同时处理卵巢囊肿;如果囊肿较小,不影响分娩过程,可以选择阴道分娩,但需要在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孕妇的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三、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等)怀孕合并卵巢囊肿的情况
(一)高龄孕妇
1.风险分析:高龄孕妇怀孕合并卵巢囊肿时,各方面的风险相对增加。一方面,高龄孕妇本身发生妊娠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合并卵巢囊肿后,发生囊肿扭转、破裂等并发症的风险也会相应升高;另一方面,病理性囊肿在高龄孕妇中恶变的潜在风险可能相对增加。
2.处理建议:对于高龄孕妇合并卵巢囊肿,更需要密切监测。在早孕期就应该更加谨慎地评估囊肿情况,中孕期和晚孕期的监测频率可能需要适当增加。如果囊肿有不良倾向,可能需要更早地考虑手术等干预措施,但要充分权衡手术对妊娠的影响以及囊肿本身可能带来的风险。
(二)有既往卵巢囊肿病史的孕妇
1.病史回顾及监测:如果孕妇既往有卵巢囊肿病史,怀孕后需要详细了解既往囊肿的性质(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治疗情况等。对于既往有病理性卵巢囊肿病史的孕妇,怀孕后囊肿复发或者再次出现异常的风险较高,所以孕期的超声监测要更加频繁和细致。例如既往因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手术治疗的孕妇,怀孕后需要警惕囊肿复发以及可能出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孕期并发症,如囊肿破裂等。
2.处理考虑:根据既往囊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监测和处理方案。如果既往是良性病理性囊肿,怀孕后监测过程中如果囊肿没有不良变化,可以按照常规孕期卵巢囊肿的处理原则进行;如果既往囊肿有恶性倾向或者本次怀孕后囊肿变化提示有不良可能,需要多学科会诊,综合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