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医学上称甲真菌病,由皮肤癣菌等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引发,致病因素有真菌直接感染(皮肤癣菌、酵母菌、非皮肤癣菌感染)和自身因素影响(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基础疾病),传播途径有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高危人群包括患手足癣等皮肤癣菌病者、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经常接触水和刺激性物质的职业人群、长期穿不透气鞋子者。
一、灰指甲的定义及致病因素
灰指甲医学上称为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等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其常见致病因素如下:
(一)真菌直接感染
1.皮肤癣菌感染
皮肤癣菌是引起甲真菌病最常见的致病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这些真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有皮肤癣菌病的部位(如足癣、手癣等)而感染甲板。例如,足癣患者如果不注意卫生,真菌容易蔓延至脚部的指甲,从而引发灰指甲。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皮肤癣菌更容易滋生和传播,比如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袜子,脚部处于闷热潮湿状态,为皮肤癣菌感染指甲创造了有利条件。
2.酵母菌感染
酵母菌中的白念珠菌等也可导致甲真菌病。白念珠菌常存在于人体的口腔、肠道、阴道等部位,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局部环境改变时,白念珠菌可侵犯指甲。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白念珠菌等真菌的感染而引发灰指甲。
3.非皮肤癣菌感染
一些非皮肤癣菌,如帚霉菌等也可引起甲真菌病。这些真菌的感染途径相对多样,可能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公共浴室的拖鞋、毛巾等)而感染指甲。
(二)自身因素影响
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甲床和甲板的结构会发生一定变化,指甲的生长速度减慢,指甲的厚度增加,而且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真菌的侵袭。一般来说,中老年人患灰指甲的几率相对较高。例如,50岁以上的人群中,甲真菌病的发病率较年轻人明显升高。
2.性别因素
在性别方面,一般男性患灰指甲的几率可能略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的一些生活方式有关,比如男性从事一些需要经常接触水、潮湿环境或从事体力劳动较多的工作,增加了脚部或手部接触真菌的机会。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女性如果有长期穿高跟鞋、不注意脚部卫生等情况,也容易患灰指甲。
3.生活方式因素
足部多汗:如果足部容易出汗,汗液会使脚部处于潮湿环境,为真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比如一些运动员或者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足部出汗较多,若不及时更换袜子和鞋子,就容易引发灰指甲。
长期接触水和刺激性物质:经常从事厨师、洗衣工等需要长时间接触水或洗涤剂等刺激性物质的工作,会破坏指甲周围的皮肤屏障,使指甲更容易受到真菌的感染。例如,洗衣工长期用手接触洗衣粉等洗涤剂,手部皮肤和指甲受到刺激,抵抗力下降,增加了患灰指甲的风险。
穿不透气的鞋子: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如塑料鞋、不透气的皮鞋等,会使脚部的温度和湿度升高,营造了真菌适宜生长的环境,从而增加了患灰指甲的可能性。比如一些人在冬天为了保暖穿不透气的鞋子,同时脚部出汗,就容易引发灰指甲。
4.基础疾病影响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代谢紊乱,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甲真菌病。而且高血糖的环境也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据研究,糖尿病患者患灰指甲的几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很多。
免疫功能低下: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后服用的免疫抑制药物)的人群,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对真菌的抵抗力减弱,容易感染甲真菌病。例如,器官移植患者为了防止排异反应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他们患灰指甲的风险明显增加。
二、灰指甲的传播途径及高危人群
(一)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传播
与患有皮肤癣菌病(如足癣、手癣)的人直接接触,真菌可以从患者的病变部位传播到健康人的指甲上。比如与灰指甲患者握手、共用毛巾、拖鞋等,都可能导致真菌的传播。
2.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物品,如公共浴室、游泳池、美甲店等场所的共用物品,如拖鞋、脚盆、美甲工具等,如果这些物品被真菌污染,健康人接触后就有可能感染灰指甲。
(二)高危人群
1.患有手足癣等皮肤癣菌病的人群:本身已经患有足癣或手癣的人,真菌容易蔓延至指甲,引发灰指甲。
2.老年人:如前所述,老年人指甲结构和免疫力的变化使其成为灰指甲的高危人群。
3.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和免疫功能受损使得糖尿病患者易患灰指甲。
4.经常接触水和刺激性物质的职业人群:像厨师、洗衣工等长期接触水或洗涤剂的人。
5.长期穿不透气鞋子的人群:这类人群脚部环境潮湿,利于真菌生长,易患灰指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