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晚上失眠可从多方面入手,生活方式上要作息规律、营造良好睡眠环境、适度运动;饮食上避免刺激性食物,合理选择助眠食物;心理上减轻压力、调整心态;还可尝试中医穴位按摩等调节,若调节后仍失眠需及时就医排查疾病因素并处理。
一、生活方式调整
1.作息规律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都应保持固定的上床时间和起床时间。例如成年人,尽量每天在相同的22:00-23:00之间上床,早上6:00-7:00左右起床,长期坚持有助于调整生物钟,让睡眠周期趋于稳定。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身体发育特点,更需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学龄前儿童需要10-13小时睡眠,学龄儿童9-11小时,青少年8-10小时。
避免白天过长时间午睡,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人群如果白天午睡超过1小时,可能会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2.环境营造
卧室应保持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温度一般保持在18-25℃较为合适。可以使用耳塞来隔绝外界噪音,拉上遮光效果好的窗帘阻挡光线,使用合适的床上用品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对于有睡眠问题的人群,舒适的床铺和枕头也很重要,床垫要能提供良好的支撑,枕头高度要适合自己的睡姿,一般仰卧时枕头高度约一拳高,侧卧时与肩同高。
3.适度运动
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放松身心,但要注意运动时间,避免在临近睡觉前2-3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能会使神经兴奋,不利于入睡。例如傍晚进行适量的散步,有助于放松神经,对睡眠有积极影响,但如果是晚上20:00以后进行高强度的健身操等运动,可能会让身体处于兴奋状态,导致难以入睡。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可适当调整,儿童可以选择跳绳、踢毽子等活泼的运动,既锻炼了身体又能促进睡眠。
二、饮食调节
1.避免刺激性食物
晚上应避免摄入咖啡、茶、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因为咖啡因具有兴奋神经的作用,会干扰睡眠。对于有失眠问题的人,即使是下午饮用了含咖啡因的饮料,也可能会影响夜间睡眠。同时,要减少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这类食物不易消化,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进而影响睡眠质量。例如晚餐过于油腻,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出现腹胀、烧心等症状,从而干扰睡眠。
2.合理选择助眠食物
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有助于睡眠的食物,如牛奶,牛奶中含有色氨酸等成分,能够帮助放松神经,促进睡眠。香蕉也是一种不错的助眠食物,香蕉中含有镁元素等,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此外,小米粥也是很好的选择,小米中富含色氨酸和淀粉,食用后可促使胰岛素分泌,提高进入脑内的色氨酸数量,从而起到助眠作用。不同年龄人群在饮食选择上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儿童如果不喜欢纯牛奶,可以选择喝酸奶等,但要注意避免睡前喝含糖量过高的饮品,以免引起龋齿和血糖波动影响睡眠。
三、心理调节
1.减轻压力
对于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减压方式。成年人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例如每天花10-15分钟进行深呼吸练习,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或躺下,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然后慢慢地呼气,重复几次,有助于放松身心。青少年可能面临学业压力,可以通过与朋友交流、参加兴趣爱好活动等方式来释放压力。心理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焦虑、紧张情绪,进而引发失眠,所以及时有效地减压对于改善睡眠至关重要。
2.调整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担忧睡眠问题。有时候越担心睡不着,反而越容易失眠。可以通过自我暗示等方式调整心态,告诉自己放松心情,顺其自然地入睡。比如在睡前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今天我会有一个良好的睡眠”等。对于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人群,要正确看待疾病对睡眠的影响,积极配合治疗,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因为疾病带来的焦虑情绪加重失眠症状。
四、中医相关调节(非药物,仅作参考)
1.穴位按摩
可以尝试按摩一些有助于睡眠的穴位,如神门穴、内关穴等。神门穴位于手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按摩神门穴有宁心安神的作用。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摩内关穴可以起到调节心神的作用。按摩时可以用手指轻轻按压穴位,每次每个穴位按摩1-3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不同年龄人群在按摩穴位时要注意力度适中,儿童进行穴位按摩时更要轻柔,避免用力过大造成不适。
2.中药调理
一些中药具有助眠的作用,但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例如酸枣仁有养心安神的功效,可以将酸枣仁煎水服用或制成药膳食用。但要注意,中药调理也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等情况进行辨证论治,不能自行随意使用中药,尤其是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更要谨慎使用中药来调节睡眠,必须在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
如果通过以上生活方式、饮食、心理等多方面的调节,失眠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建议及时就医,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因素导致的失眠,并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



